李菲
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阳光外国语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名著是我国重要的文学素材,当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名著中的知识,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各科学习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信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且高效的教学技术,将其运用到初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名著阅读;思考
阅读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语文学识与视野,还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发展与素质发展至关重要。而让学生直接让学生阅读名著,较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畏难与抵触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应巧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以生动形象的阅读视频,帮助学生降低对名著阅读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深度阅读名著,确保学生名著阅读的实效性。
1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是一种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的著作。让学生阅读与学习各种我国各种类型优秀的名著作品,即可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得到良好的语文素材积累,得到良好的阅读能力培养,随之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正确与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真正学会与学好名著的重要性。
但是从以往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名著的内涵丰富,知识较为复杂与深奥,学生往往难以读懂名著中的文化思想,使得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效果较为低下。为有效地改善这种不良名著阅读教学现象,教师应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这种将知识直观与趣味化呈现的教学优势,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快速找到名著中的各个重要知识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效率与效果,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语文发展与素质发展,真正将学生培养为时代所学的高素质人才。
2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名著阅读的策略
名著是学生学习与成长中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符合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与学习能力。因此,为使学生能够从名著阅读中,真正学会其中的知识与思想,教师应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名著阅读。接下来,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探究。
2.1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导入与名著相符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消除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畏难学习心理,使学生能够主动与深度阅读名著,感悟其中的人物思想与情感,优化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效果。同时,使学生能够从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中,初步掌握名著所讲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名著阅读学习状态,逐步加深学生对名著中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避免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思维中的不良现象,而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对名著的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与探究阅读名著,促使教师名著阅读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 列夫·托尔斯泰》这节课时,先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学习情况,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托尔斯泰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名著的阅读中,去了解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然后,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自主阅读中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并使学生能够深刻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强化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学习效果。
2.2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阅读展示舞台
从名著阅读的学习角度来说,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者,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自主阅读各种名著,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ppt,为学生提供阅读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将从名著阅读中感悟到的知识,制作为属于自己对名著理解的阅读成果。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将学生被动阅读学习的状态,成功地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名著阅读的乐趣,还能够从阅读中深化对名著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素质与语文发展。而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阅读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总评,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阅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际阅读效果。
举例来说,在学习《三峡》这节课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篇课文,并组织学生运用ppt将自己所理解的课文框架和中心思想,制作为相应的阅读课件,发送到班级的公众平台上,使学生都能够主动与积极地阅读课文。同时,教师还应告诉学生会对学生的课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能够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评价,深度阅读与探究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与效果。之后,使学生能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将其书写到自己的ppt上。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展示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与教学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能力。
2.3利用信息网络,帮助学生深化阅读思考
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下,运用信息网络,可以为学生收集大量的名著阅读素材,即可弥补教师缺乏语文教学资源的不良教学现象,还可帮助学生深化对名著的阅读思考,优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对学生的课文阅读教学内容,合理地地运用信息网络开展教学,为学生收集相关的名著阅读教学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近乎真实的名著阅读情境。让初中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情境中,感悟与深化对课文知识的思考,加强对课文中知识与人物思考的理解,并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与教师交流阅读感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学习交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促使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向良好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背影》这节课时,在课前教师应运用信息网络,为学生收集课上所需观看的情境化阅读资料,在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课文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的油画作品《父亲》(屏显),它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面部特写极具震撼力,你们从画面中能够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启发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深度思考。然后,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回答心中预想的答案,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并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阅读课文,从文章朴素自然的语言中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真正体会到父爱的深沉,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中,可以为学生营造趣味且高效的阅读课堂。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学习情况,巧妙且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深化对名著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够形成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不断丰富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有效实现优化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加快学生语文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丽莹,冯雯.立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本解读有效策略初探[J].速读(上旬),2018,(11):153.d
[2]杨柳依.浅谈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课内外,2018,(34):194.
[3]赵玉辉,乔桂英.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积累拓展"中课外阅读编写理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