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谢华
[导读]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谢华
        贵州省贞丰县小屯镇中心小学  贵州  贞丰  562205
        摘 要:“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快乐”起来,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课;兴趣;快乐
        “数学就是,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一、趣味性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的地步。
         1.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所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对同学们说:“我有一件事想麻烦同学们帮我办一办。”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平时比较调皮的手举的更高了。我亮出一块先前用过的胶合板制的三角板说:“我这块三角板断了一个角,需要照原样再做一块,但断掉的那个角不知丢哪了,可能被扫到垃圾箱去了,想请大家帮助去找,好再做一块。”有些学生想马上去找,但也有几个学生说不必,可以通过这块重画出原来的那个三角形。一时学生议论纷纷,这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两角夹一边”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学习中去。这样课堂上就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
         2.用口诀,提高记忆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的获得靠记忆,但遗忘是在所难免,所以保持记忆十分必要。一般我们把记忆的东西编成口诀来记,这样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小故事来增添课堂趣味。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情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生听完故事后能产生很多联想,并生出很很多多疑问。恰当的使用会对课堂产生易想不到的效果。
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1.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2.数学教师的情感要真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或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
         3.教师要加强提升自身能力,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老师自身能力的强与弱,学生是非常关注的,也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对该科学习的喜好程度。比如在平时,学生来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老师如果一时间无法解答而找某种借口拖延、或是在上练习课时遇到一些较难解答的题目而直接跳过,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话学生就会看低老师的能力,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会说“我们的老师不聪明”。所以老师必须在学生知之前自己先知、在学生知之范围内自己先知,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做学生心中的偶像。
         4.转换自身角色,当学生的好朋友。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应该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诉说。学生只有在没有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5.解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
三、成功是学习数学的帮手。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体验,那么它随之而来产生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总之,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杜威着,《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2]阮忠英,《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谈》,理科爱好者;
[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与应用;
[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教育新论;
[5]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袁振国,《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