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渗透浅谈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谢兴虎
[导读] 生态文明发展观念下,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以此为指导,展现出教育的先进性
        谢兴虎
        四川省西昌市第二中学
        摘要:生态文明发展观念下,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以此为指导,展现出教育的先进性。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也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培养。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基于现代化教育观念下的绿色理念为指导,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意识渗透策略展开探究,以期在完善化学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化学;环保意识
引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亘古不变的主题,高中化学教学也要充分认知这一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所展现的知识有助于生态环境的集约发展,在学习中树立以化学知识维护环境健康发展的目标,逐渐养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将绿色化学转变为自身的内在素养。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素质水平
        素质教育观念下倡导学生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之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解决,以所学知识改善自身的生活学习现状,达到学以致用,促进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除实际运用外,学生的素质还展现在自身的认知能力上,绿色化学理念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外界事物与环境认知,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辨析对环境存在危害的物质,或是在实验操作中发现哪些化学反应会对环境产生危害,通过这样的教学事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核心素养得到发展,进而为化学应用意识的养成创造有利条件。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绿色化学理念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新兴教学理念,对于学生观念养成和环境保护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绿色化学意识进行渗透,贯穿于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化学认知维度会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所学化学知识能够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会在实验探究中考虑不同实验结果所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此规范实验操作,降低实验废弃物的产生,在探究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以往的化学教学受应试观念影响较大,教师和学生都是尊崇成绩至上的理念,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参与化学教学活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化运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地位的展现,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的造成化学教学资源浪费。而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方式渗透绿色化学意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接受影响和熏陶,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渗透策略
|(一)理论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理论作为化学学习和实验探究的指导,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绿色意识,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以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酸雨地区的PH值检测结果,让学生明白酸雨样品放置时间越长酸性也会越强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酸雨所带来的危害。然后在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行关于酸雨的相关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国内的酸雨分布地区和治理措施,以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或是开展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太平洋纪实》中的污染部分节选,让学生观看视频时明白海洋污染所带来危害,带给学生心灵冲击,让学生可以深化对海洋保护的认知。在讲述本单元其他章节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工业社会背景为学生讲解工业生产所存在的危害,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正确认知危害后寻求利用化学办法解决工业污染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氨水吸收尾气、石灰乳中和污水的方式探究具体的治理效果,以此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使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二)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不可否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污染,因此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渗透时,主要以节约资源、回收利用。首先,教师需要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比如在称量药品时避免出现浪费,在处理废弃物的时候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避免出现实验室污染,如此一来学生在日常实验中养成了严格规范的习惯,也会养成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改进实验方案,使得实验药品的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比如设计微型实验,想方设法用最少量的药品或试剂达到实验目标,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避免因为反应物过多造成的化学污染和资源浪费,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价值。最后,对于一些有危险的化学实验,可以采取信息技术解决,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虚拟实验,学生可以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感知感知反应原理且不用担心危险的发生。比如瓦斯(甲烷)爆炸可以通过虚拟演示,这样不仅绿色环保还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并且可以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通过慢镜头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课外实践中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强化课内知识,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并且课外实践的开放性特征显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绿色化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绿色环保知识竞赛,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来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设计化学板报,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宣传化学绿色知识,逐渐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再比如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学校周边存在的污染现象,并找出其中的化学知识,或者是调查当地的化工厂是否有污染当地环境,分析这些化学污染产生的原因,并用化学语言表达出来,并找出解决污染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强化绿色化学理念。
结语: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化学教学并非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需要将知识转变为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绿色化学意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化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化学素养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泽芳.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研究[J].速读(中旬),2018,(03):109.
[2]谭凯华.高中绿色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教育,2018,(03):145.
[3]罗茂华.浅谈高中绿色化学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2019,(0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