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例谈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许晶
[导读]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是重视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定义的重点讲解

        许晶
        合肥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是重视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定义的重点讲解,学生被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思想养成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不利于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与观念养成。基于这种情况下,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与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对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文化;数学观
引言: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与运用,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养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文化,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全面认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观念,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学文化展现,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
一、发掘数学中的美学元素
        数学文化的渗透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美学特征,数学含有丰富的美学元素,只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没有被充分的发掘出来。为有效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就需要从数学的美学元素入手,引导学生真切的感受数学中的美学,在欣赏美和感知美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展现出不同的复杂定理,显示出数学学科的简洁美;几何图形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感知五角星、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和谐对称美。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通过自身的能力发掘出数学中潜在的美感与文化,因此就需要教师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培养需求,进行深度发觉,为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
二、深度解读数学概念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需要以文化内涵作为支撑,数学思想可以从另一角度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数学家们在探索推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海量的知识内容,更要从文化的角度对认知进行检验。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与文化认知进行融合,为学生讲解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具有生命力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中隐藏了数学家们的不懈探索与火热思考。以函数奇偶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利用既有知识经验对函数f(x)=x  f(x)=丨x丨  f(x)=x2  f(x)=x3
  f(x)=c(c≠0)  f(x)=0展开对比,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出奇函数与偶函数的特征和内涵,使学生感知到数学思考探究的魅力所在,更好的体会数学文化的影响。
三、讲解数学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故事是用故事的形式普及数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故事和益智数学故事等。数学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想像力,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是很有必要的,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多样化的数学文化历史故事会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深度认知,也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激励促进作用。

学生在感知数学家探研成功与失败的同时也会受到相应的启发,对数学文化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更好的增强数学文化的影响力,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数学史知识,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讲解渗透,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魅力也会更加认可。数学知识十分丰富,各个章节的都涉及了相应的文化故事。如在讲“对数应用”时引进“印度皇帝锡拉赏给国际象棋发明者锡塔麦粒”的故事;在讲无理数的发现时引用“帕金斯被扔进大海的遭遇”;在讲到近似数时引用华罗庚教授关于“用0.84元钱买一斤酒(每斤0.8 4元)和一个饼(每个0.04元)”的故事。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新班上课或一节课的中途,充分利用故事来增强课堂情趣是许多有经验老师的一大法宝。
四、利用数学名题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文化魅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通过名题趣题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过这样的精辟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在数学课上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安排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 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思路多做相关题型就会让他们更加丰富知识容量,增快思维的敏捷性。例如高斯8岁时做的1+2+3++....+100=?不仅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神秘还让学生学到了如何运用,对以后填方格以及求55+56+57+58+59+60=?这样类似的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比如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方法很多:杨辉法、罗伯法、巴舍法等。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田忌赛马”这些数学名题,因其巧妙的解题思路向学生展现了数学无穷的文化魅力。
四、运用数学史培养学生数学观
        数学的发展历史本质上是数学家和学者们孜孜以求探索的过程,展出求真、创新的数学观念,既对生活实际问题存在重要影响,也属于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数学文化的拓展,让学生从数学文化故事中了解到数学学科的伟大,引导学生在积极数学价值观念养成中塑造出独特的数学文化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数学中的几何体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述祖眶通过对书籍的观察引发对几何体积认知的数学概念,当产生初步的概念认知后又如何进行积极的采样验证,在这样的文化故事介绍下,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家们求真探索的科学态度,体验他们的数学思想,激发自身的情感共鸣,以此作为动力,更好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结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已经成为了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以终身数学学习意识为指导,开展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以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科存在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先荣, 李申兵. 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实践的体会[J]. 中学数学, 2019(10).
[2]邱文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数学文化[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 2019(8).
[3]康孔福.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9):0164-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