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米仁乾
[导读] 现如今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

        米仁乾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文斗小学 湖北省 利川市 445400
        摘要:现如今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增添丰富的知识内容,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如何提升小学中年级应用题这部分的成绩,是小学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对其进行教学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学生在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往往掌握不了其中的解决方法,而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最难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低下,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数学教学的效率。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中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导致学生成绩下滑,而他们在学习起来也较为困难。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应用题的数学知识时,应该抓住应用题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多种教学模式,并使他们充分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将应用题的高效作用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的数学课程中,由于应用题内容抽象、枯燥,容易造成学生对其的厌倦心理。因此,小学教师在教授学生课程知识时,需要采用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现况
            近些年来,我国在不断地推出新教材,更新旧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加关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教育问题。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联系,但是解决应用题并不像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一样简单,所以很多的小学生普遍认为应用题是一个学习的难点,而且排斥去解答数学的应用题。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心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1)小学生在拿到数学应用题时没有题目进行严谨的分析和审理。数学应用题的线索和提示都会隐藏在题目当中,如果小学生没有认真地去审题,抓住题目当中所提示的重点,那么他们就不会在脑海中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的构造。
            (2)在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必须搞清楚这道题说的是什么,需要我们去解答什么。有些应用题的题目比较长,在题目中会给学生提示很多的线索。但是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没有养成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找提示的好习惯,所以他们解起应用题来会非常吃力,甚至是解不出来。
            (3)解答应用题时,学生们可以套用固定的公式,将应用题当中的数字填入公式当中进行解答。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根据题目当中所提示的重要信息,在脑海中迅速地找出老师平时在课堂当中所教授的重点知识,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没有找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也没有将关键信息与教师教授的知识点相结合,那么他们就无法套用正确的公式去解答应用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情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天性特点,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情境问题,学生只有对应用题产生浓郁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进行应用题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更加活跃。在小学生自主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步产生他们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因此,小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问题和数字,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有效性【1】。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重点分析数学知识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为学生出示一个实际的应用题,比如:张叔叔乘坐动车从上海到北京花费了11个小时,动车每小时行驶140千米,问上海到北京一共行驶了千米?通过为学生列举问题,让他们通过给出的数值和文字来分析和解答。在这一情境教学设置下,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引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引导他们,最终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这部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单位之间的换算为主要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如一头奶牛重400千克,一头公牛重300千克。问两头牛一共重多少千克?它们的体重和1吨相比少多少千克?这道题目涉及到了千克和吨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题时对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整理,对数学语言进行翻译,以促进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快速解答问题。
        (二)研究理解题目题意,抓好问题关键
        小学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意识。教师要带领学生详细地阅读题目,认真审题,帮助他们养成答题规范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认真地分析应用题的题意,才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掌握解题的思路,最终顺利地得到答案。
        例如,小学教师在教授学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充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并对所给出的问题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与后续的问题解答有很大的关联,只有当学生充分理解了应用题目的大意,才可以在接下来的解答问题中进行高效的解题。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多研究课题,以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能力,并让学生对应用题目中隐藏的某种关联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让学生研究并理解应用题的题意,让他们学会在已知的条件下,进一步确认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逐渐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解答思维,提升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效率【2】。
        (三)指导学生寻找多种解题策略
        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虽然抽象,但也有多种灵活的解题方法,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时,要引导他们进行“一题多解”。在学生面对应用题时,首先教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一个题目存在着多种的解题思路,通过这种指引学生寻求多种解题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探讨、互相学习【3】。
        例如,小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的解题方法。比如,奶奶买了50个橙子,给了小红14个,也给明明了一些,但给小红的橙子比明明的多5个,问妈妈到底给了小红和明明各几个,怎样分才可以把橙子恰好分完?在面对这个题目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有多种的解法,可以引导他们采用列方程,将需要求解的未知数设置为x,随后再指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解决的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中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和学习技巧。创设新颖的情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丁桂荣.对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00(018):100-100.
        【2】廖雪民.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00(052):130-130.
        【3】彭奕. 浅谈如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 明日, 2019(7):0288-02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