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平
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江南小学404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让教育融入生活”成为了一种主流思潮,教育来源于生活,如何让小学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成为了当今小学数学教育的主题,如何改变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更生活化,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数学;思考
教育从生活中来,同样也要回归生活,传统数学,课堂上的死记硬背公式,课后书山题海强化练习,不仅使学生身心疲惫,同时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抵触的情感,对数学失去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应该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死板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从而对数学学科感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借助生活事例,感知数学概念
学习和快乐并不冲突,无论任何事情,都需要产生兴趣,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由“乐学”到“好学”到“爱学”成为了主要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概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明白其中含义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的利用是个难题。数学概念的抽象作为小学生理解起来较难,所以要利用生活的例子来对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体”有一个概念,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立体空间有一个过渡,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概念就相对抽象,最初接触数学知识由“点”“线”“面”组成。如果只是单纯的用文字来解释概念则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及相关实物教具,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模块拼接,利用小型模块教具启发学生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对“体”有一个概念,而后再根据形状的不同,引导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所认识,并且进行区别。最后推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且引导学生推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长*宽*高。由于教师利用辅助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活动
(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生活体验
我们日常学习知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当中运用,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上,更应该来源于生活,并且回到生活中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所能运用到的数学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数学理论是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
例如在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实际生活情境来导入所学内容。教师:“今天所学的内容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请你看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就存在许多比例问题?”当学生自我观察或相互观察后,教师再引导:“比如每个人手臂的长度与身高的高度的比例是1:1;地图上的格尺刻度与实际距离的比例是多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什么是比例以及比例的意义。”这样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能轻松地导入所学的新课内容,并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操作,还原生活场景
由于小学生能力的原因,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力,这时候就学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小学数学很多学期第一节课都是“观察物体”。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物体形状,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些形状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操场上,以及窗外的建筑物进行绘画,将大致形状进行区分,让学生将所画图形,进行区别与辨别,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物体和图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融入生活元素,设计数学练习
(一)设计开放性练习
练习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了。只学不练,影响不深刻,就会造成“狗熊掰苞米”的效果,但传统模式下的练习,只是明确知识点后的“题海战术”虽然短时强化记忆,让学生对概念以及知识点有了记忆,但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含义。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开放性情景化的练习,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设计出不同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不同样式可移动的四边形,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四边形上下左右的变动,从而发现四边形的变化,从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类似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建筑或物品,从而在生活中更好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图形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提升学生参与度,让数学变得更有趣。
(二)设计实践性练习
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理论学习要伴随着实践才能够更加印象深刻,只有在实践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点才能有更好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完成房间装饰的任务:首先完成铺地砖的任务。实地测量自己房间地面的长与宽,并画出简易比例图,然后到建材市场挑满意的地砖,测量地砖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用这种地砖铺满房间地面需要多少块?总共要花费多少金额?接着再完成在四周墙面和屋顶涂上涂料的任务。确定自己满意的涂料每平方米的用料量,再计算自己房间的墙面与屋顶的面积,最后算出涂完房间需要多少涂料?总共要花费多少金额?经过这一系列活动的进行,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并让学生懂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细节,提升其动手与动脑能力。
总结: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运用到数学知识,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完善自我,强化“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在生活中充分的利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为所用”。
参考文献:
[1]朱文典.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9):68-69.
[2]陈思秀.“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9,16(34):146.
[3]李娇娇.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