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孙玉燕
[导读]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化学与环境保护及污染问题紧密相连

        孙玉燕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三中学  山东淄博255422
        摘要: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化学与环境保护及污染问题紧密相连。初中化学知识是学生化学学习生涯的基础,教师一定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保意识教育
引言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培养初中生以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他们绿色化学观念形成,并且可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化学过程中危害自然环境的程度进行分析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危害问题。其中环保意识则是培养初中生该种化学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内涵之一,所以有必要抓住化学实验教学时机来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理念。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他们为了应对中考,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轻实验、重理论的现象.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背实验原理、背实验方法、背背实验过程”实惠。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导致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化学课上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化学实验操作课变成了讲实验课、背诵实验课,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绿色化学理念的树立
        大部分初中生错误地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己的学习不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理念并不容易,再由于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乏味、无趣,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太过被动,时间长了,则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研究绿色化学的欲望。并且,就算一些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形成不同的见解与认知,教师不会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与条件,教师错误地觉得这是浪费课堂时间,必然会对培养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理念造成阻碍。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与实际生活也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生活性,无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涉及到化学知识的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四)学生自身环保常识欠缺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用性学科。实验过程中难免会生成一些化学废弃物。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对这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普遍都是随意处理。甚至有学生将这些实验废弃物直接倒进生活区的水池中,导致生活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既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又不利于规范化学实验操作。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化学实验形式,开展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和落实,要求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越发严格。随着化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化学实验形式与类型越来越多。

其中不乏一些能够体现环保意识的化学实验形式,如微型实验、精简化实验等都非常符合环保意识教育需求,并且经过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基本成熟的应用体系。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利用微型实验来帮助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并且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操作意识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等等。
        (二)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目前,人类越来越重视环保。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实验会牵扯到环保知识,教授可利用这样的实验向学生讲解环保知识,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例如,教师在教授“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实验中,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实验用品,尽量做到不浪费实验用品;另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不能随意丢弃,以防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会增强。
        (三)高效整合多媒体平台,开展化学绿色实验
        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试剂,它们一般具有费用高、有毒等特点,例如:苯酚、苯等。所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全面融合,有利于规避传统实验的短板,增强实验的实效性,提高操作安全系数,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验技能等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环境对师生的身体带来的威胁。比如:在《浓硫酸和水反应》的实验教学中,根据以前的传统教学流程来看,教师仅仅是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却对错误的操作进行简单地讲述。如果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话,则能够通过视频课件为学生演示错误的操作结果,由此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促使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不断提升。
        (四)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绿色化学的观点对实验方案进行优选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活动中,很多知识点都会涉及到实验操作,这个是在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产生,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有害的物质进行处理,那么就会给学生教师的身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在带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可以使用绿色化学思想进行对实验操作的优选和改进,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减少,还能对教学资源进行节约,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化学实验操作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由此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进行有效地学习。
        (五)做好实验结尾处理,开展环保意识教育
        任何一种化学实验结束之后都不可避免会生成化学产物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废弃物,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那么就非常容易诱发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可以抓住实验结尾环节的药物或装置处理来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理念与思想,保证可以最大限度强化环保意识。但是在对实验结束之后的化学药品与装置进行处理期间,必须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处理的基础上,传授给他们正确的化学实验处理方法与策略,保证可以使他们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不但需要与父母进行“里应外合”式的无缝衔接,而且要善于利用身边一切能向他们渗透环保理念的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的环保理念,将环保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使环保意识、环保理念永远烙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参考文献
[1]韩春敏.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方法的建议[J].新课程(中学),2019(12):272.
[2]柳强辉.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9(36):182.
[3]何娟丽.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19(31):93.
[4]朱丽.浅谈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育[J].科幻画报,2019(09):131.
[5]郭珍珍.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J].科普童话,201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