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王红兵
[导读]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的科学,也就是“数”与“形”的科学,它是研究空间与数量关系的学科
        王红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辛冲一中430000
        摘要: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的科学,也就是“数”与“形”的科学,它是研究空间与数量关系的学科,是数学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数形结合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数形结合的认识思想却不够具体与系统,所以会出现教学时错误引导等等问题,导致教师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时存在着一系列的阻碍因素。文章对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将学科内容进行有效渗透,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前言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脉相承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习同样需要循序渐进,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进行有效渗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来讲十分有益,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无法估量的益处。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方式,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材体系,更加主动地确定教学目标,从而进行有效的数形结合教学,间接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提升对数形结合的认识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也在一步步地发生着转变。研究发现,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障碍。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熟练地掌握数学概念,则在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就会流于形式,甚至会出错。现阶段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遇到一些技巧性问题时就很容易失误。而经过教师对数形结合进行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图形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直观的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概念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1】。另外,还需要教师非常熟悉数形结合的含义和形式,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如果出现教师知识储备量较低的情况,可以建议教师进行自我学习,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前,教师需要先认识到数形结合对小学生的重要性,积极设计教学内容,将分数的知识点与数形结合的思想紧密联系到一起。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他们先请各位同学帮忙。紧接着课件展示了他们分别带来的四个苹果,教师提出问题:谁来帮他们分一分,哪位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一下呢?学生上讲台写出了三种答案:1、3或2、2、或3、1,教师紧接着提问,你们知道怎么将这些数据进行书写呢?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呢?学生做出回答,接着教师为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在黑板上用分数的形式画出苹果,引导他们了解分数的形式。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分数的实际意义,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教材,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中包含众多的数学思想,教师需要仔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将教材中的有用知识点进行提炼,教师通过二次加工,为学生们进行有效讲解。数形结合在小学阶段格外重要,教师需要将其充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时刻关注教材的内容,尽可能挖掘背后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数与形”的知识。其中,教师需要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设计课程理念,优质的网络视频、名师课堂等途径,了解编者的意图,为我所用【2】。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利用图形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能对于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讲,最难理解的就是“倍”的概念,如何让“倍”的感念进行深入浅出,使孩子能够对“倍”有着自己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用图形演示的方法是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课本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讲解,做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转换:我们将钱数看成棍子的数量,十根棍子为一捆,看看图中有几捆呢?学生有效借助教材中的图进行分析,有效得到自我提升。
        三、运用多种渗透策略,适应不同课型的教学需求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依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而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阶段,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我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和方法,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很容易模仿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可借助形象感知和图像对比的方法,将形象与图像进行有效结合,渗透于知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分析,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养成数形结合思想。其次可以运用“数形结合”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有效运用到复习课中,巩固数学教学体系。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通过运用形象感知、图形对比等数形结合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法,直观了解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插入一张生活中建筑物的照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找到图片中的正方形与长方形。设计一些数学计算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学到深入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内涵,达到教学目的。
        四、把握数形结合知识体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者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着巨变。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应理清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知晓哪几个单元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再到具体的课时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让他们明确认识哪个环节是“以数解形”,哪个是“以形助数”,要怎样设计教学活动,怎样进行语言衔接,需要明确好其中的每一点,才会让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实效。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面积》的教学中,教师提前制定教学目标,有效结合数形结合的知识体系。比如针对这样一道例题:用一根长为10米的铁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能围出多少长方形,最大面积的围法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无论长方形怎么围,其周长都是固定不变的,即为10米。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动手画画,并将每一次的探究结果做好记录。接着笔者介入,带领学生一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在图形周长限定的情况下,长和宽的差值越小,则其所围出的图形面积也就越大。所以,针对本题目,其所能围出的最大图形就是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通过这样一种对“数”的研究,不仅让学生对于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数学的基本思想理念也备受关注,数形结合也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被更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应用。在深入一线教育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已经习惯性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了教学之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成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杨爱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探究[J].学周刊,2020(36):117-118.
        【2】张聪.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