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波
重庆市忠县新生小学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分析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入手,阐述了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并提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 运用
小学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特点,这对于“善于记忆具体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内容”的儿童,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能力较弱和品质较低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难以摆脱的障碍和困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严密古板的数学课堂也有了亲切、愉快、审美的气氛。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持续性差,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小学阶段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时期,他们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在CAI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生动并富有感染力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学生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由抽象变为直观、由静变为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就会关心和注意这件事,兴趣越大,就会越关心和注意,以至于将全身心倾注到上面去。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是如此。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短的特点,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图像效果会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人教版第11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幅图案: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人民大会堂,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维、去理解、去记忆,最大程度地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
2.突出重点,凸显教学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3.设计练习,增加课堂容量
数学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尤其针对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生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较大量的练习加强巩固。这时多媒体发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众多特点及优势,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也轻松、愉快,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事。
五年级的《圆的周长》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计算圆的周长,难点是动手操作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计算填表,发现了一些现象,但由于数据不准,计算用时长,学生很难发现,于是让学生体会在电脑上完成输入任意小于10的数(圆的半径),由电脑完成一个圆,将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对比,从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半径的三倍多一点,以弥补实物操作中只能进行有限次测量的不足。利用动画效果,可以从任意数据来证明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小学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小学生在动中探索知识。
3.教学内容与与教学形式
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伊秀辉.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5(24):260.
[2]李正东.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中的利弊[J].科技视界,2015(26):246.
[3]库尔班江·吐然克.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0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