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爱秀
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以生活小常识为基础的学科,自然现象贯通于化学学科发展的全过程,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一个良好的发蒙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很大影响。本文旨在探究生活小常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生活小常识 化学 教学 应用
生活常识推动着化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整个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而发展。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备受关注,在新课程的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以提高初中生科学素养,激发初中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为宗旨。这表示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小常识的重视。但是在多年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积极参与
1、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通过自发的现象提炼个人观点和总结,并通过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进而强化理性思维,强化科学理念。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讲新课前,引入这样一个小故事: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时,可以学习到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会锈蚀,在水中也不会锈蚀,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很快锈蚀。在防止铁制品锈蚀方面我们的办法是刷漆、涂油、烤蓝等。通过这些小常识,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记住知识点,比死记硬背要记得更灵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我们学习的知识,使自己的生活更便利。尤其是在课堂伊始,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情景,创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时期的学生一般为十三四岁。正是童年后期逐渐成长为少年前期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阶段中,学生一般表现为有强烈的好奇心,无限的精力,对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学生对未知的实验充满好奇与探索,这对学习化学有很大的益处。此时如果老师细心引导,用生活小常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兴趣,这对于学生今后在化学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就会突破固有的限制得到发展,学生会有想说的冲动和表现欲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前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过程当中的组织设计工作,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并适当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过程中,应当确保教学方案源自于课本却又不同于课本、高于课本,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独特的生活小常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身的能动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加深印象。例如:在环境污染一节中,让学生们了解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各种烟尘,以及风沙土壤, 煤炭燃烧,汽车燃油和二次污染。
由于粉尘能把 SO2、 氮氧化物、 苯并芘(致癌物质) 等吸附在表面。 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肺部就会产生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 即日常所见的支气管炎、 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等症,尤其引起肺癌等症。镉尘含大量 H2S 则引起心脏和肺神经中枢麻痹,会造成昏厥和死亡。环境中的 CO 、CO2、SO2会引起支气管症、 哮喘、 肺气肿等。对生活小问题的提炼总结,对各种化学现象的熟练运用,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类问题充分解答,都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更有目的、更具效率,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三、彰显主体 促进交流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放手,如果教师剥夺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教师适时的点拨中,参与到获取生活小常识新知的全过程,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精心设计 提升效果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情景,这样学生在既有趣味性,又有竞争性的情景[49],使学生情绪兴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一些复杂耗时长的自然现象教师也有时间去创新,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既减轻了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可以使学生在课上更加专注认真。例如:食用加碘盐如何使用?让学生们积极探究,踊跃发言。食用加碘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 而碘酸钾受热、 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 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 加盐应等快出锅时, 且勿长时间炖炒。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吸收新的观念,扩展知识面,建立知识体系,更要坚定思想,沉寂内涵,提高综合素质,更新学习理念。
2、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就要开放更多实验室。开放更多的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及所需药品、仪器,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做实验,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更加熟练。这样既使学生增强了对生活小常识的认识又锻炼了探究实验的能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铝制品实验,应用铝炊具检验其毒性。铝制品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 长期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且不易觉察。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们就会少食铝制品包装的食品,有节制使用铝制品,学会避免食物或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长时间接触。加强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安全教育。
总之,初中是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时期,化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更好的成为唯物主义接班人,生活小常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好的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喜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4):28-29.
[2]罗华权.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自然现象应用的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06):42-43.
[3]张国伦.浅析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26):42.
[4]耿伟.“生活小常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中数理化,2014(18):42.
[5]阎金铎,郭玉英.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