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凤
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在网络化时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呈现着日益信息化的总体趋势。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使得教研工作者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也是“网络新世代”学生的需求,根据需求来促进教学手段的变化。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对于接触数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教师的讲述,学生不能更全面的理解,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将书本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集中化、零散化是微课教学的特征。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结合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后期多彩的动画,使小学数学的运用教学更加简单有效。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小学阶段属于思维启蒙的初级阶段,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对待事物视角不全面,而数学思维的培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对待事物的角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课前学习知识。微课可以是学生课前的良好预习工具,也可以是学生课中的辅助学习工具,更可以是课后的良好复习工具。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还能让老师与学生的视角发生转变,学生当“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听讲”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效果和过程中学生总体的满意度都在比较满意的状态。
一、利用微课资源优化教学模式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一个个影音教学视屏。微课之所以成为教学资源,其优势是微课的学习时间短。而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十分钟以下的数学教学能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微课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其特有的情景化片段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就一个知识点了解透彻,并且在情境中学到知识。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这一小节里,教师总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感到头疼,因为学生的平面空间想象能力弱,对于空间想象类的题目,学生的得分率总是较低的[1]。而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要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存在的看似无联系实则相互关联的神奇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先让同学们想象长方体展开后会呈现何种平面图形,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空间想象往往是薄弱的,教师要找到展现长方体展开后图形的微课资源,并且要在同学想象了一遍展开后的图形之后,再进行微课资源播放。让学生思考自己想象中的图形是否与微课放映上图形一样,并思考微课上的平面图形为何与自己想象中的图形不一样。通过微课的动画展示来让学生明白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之后会是一副什么图形,还有什么图形拼接之后可以成为长方体,什么图形拼接后不能成为长方体。这些都可以利用微课的动画和影音促使学生了解面和边之间的关系,加强同学们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并且鼓励学生一起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可以按照微课资源的长方体手动展开图教程,老师与学生一起做长方体手工,并根据教师的指令在做好的长方体进行平面展开。这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解决了教师一贯担忧的空间想象问题,当然在其他知识方面的教学问题,结合微课也能得到有效的问题解决,微课教学的使用不仅可以给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也优化了教学模式。
二、利用微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思想的建立往往还不成熟,知识面有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对于小学数学的某些抽象性知识点往往会下意识逃避甚至不想学习数学,讨厌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包括方方面面,如基本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心理能力等。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正确使用教学方法并有效引导,通过学习和练习巩固数学基础,修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2]。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这一课程中,就要向学生输入建模思想。要让学生在问题中,摸索、探究设未知数的联系,已知的条件与未知的条件之间的联系,并且学习一种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即建模思想。根据历年来对于学生学习方程的研究,总是一知半解的状态,许多学生都不彻底理解该如何去建方程和去解方程。对于解方程知识的讲解,教师先出示一组方程,让学生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教师可以借用微课资源来创设情境,比如一个老鼠重450g,在天平的另一边有三个秤砣与老鼠平齐,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清楚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未知条件,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教师要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记住在解方程时先观察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去解答。在微课资源播放完之后,教师对方程进行重点板书,如这里的秤砣的重量是X,有三个秤砣,三个秤砣的重量与老鼠是相等的,即可以得出X+X+X=450,X=70。在讲述完后,教师还要让学生通过习题来进行巩固测验。
三、利用微课扩展教学空间
微课资源等信息教育手段的出现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教师讲授的方法增加。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把学生当做主体,将学生讲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来进行翻转课堂,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进行翻转课堂的前期准备,能有效的弥补各个同学的不足[3]。教师布置翻转课堂教学任务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微课资源和其他信息进行先一步的学习,并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或图画,利用微课融入到翻转课堂之中。比如教师布置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翻转课堂,那么学习小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学习,小组成员了解了什么是平移与旋转之后,成员之间可以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如:我把桌子从左边挪到右边是属于平移还是属于旋转?时钟上的指针从一点指向了八点,时针是平移还是旋转?小组成员可以自己相互交流并且思考当自己要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该如何讲呢?小组成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小猪佩奇的动画图来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演示。将教学角色翻转过来,学生不再是坐在讲台下面一味的听教师讲,教师也不再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说。利用微课教学的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扩展教学空间,可以让教师看到并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怎样去讲,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视角,并向学生学习摸索贴合小学学生的趣味教学法。学生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来增强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勇于在台上发言的学生,也是对学生教学空间的扩展。
四、结束语
网络技术手段对小学数学教学固然有好处,但教师要将课堂讲述与网络技术手段相结合,微课资源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不能将数学课堂上所有的知识都依赖于微课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一个度。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解惑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始终目标。结合微课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活跃化,微课教学具有高效的资源优势,切实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思华,丘诗盈,唐繁茂,陈思宇,黄甫全.AI全科教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开发研究——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6):21-30.
[2]韩燕娟,卜彩丽,张宝辉.我国微课的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06):24-32.
[3]刘赣洪,何秋兰.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