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艳
湖南省新邵县雀塘镇中心完全小学 422000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终身教育的开始,也是基础教育的开始,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关键的意义,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较为重要的科目之一,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必须要更加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因此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就成为了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也就此问题开展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育中,仍有部分学校处在要求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的阶段,教育教学过程较为死板,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教学没有改革和创新意识,导致课改无法落到实处,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基于此,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代教师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不断深化,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无法融入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再加上考试成绩的要求,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无法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意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但是教师仍旧习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新型的教学方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各类型的新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率不高,无法更好的吸引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途径
教师在采用新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教学实践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避免教学活动只重视知识的传递,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中要求小学数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解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基于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从生活的实例中完成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数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食物来举例,39个苹果分给26个同学,如何能做到每个人手里的苹果都是一样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后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利用实物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可以分到一个半苹果,在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较为具象化的了解,这样的教学实践在简化抽象概念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进一步实现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教学的方式,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接受这些差异,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尤其对于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就更显得重要,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索受到挫折的时候,引入一些小故事,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尤其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审计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究学习,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此以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但是,由于小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有限,所以,教师的组织指导能力就更显的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如,督促学生预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讨论,对于遇到困难的小组,要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点播和指导。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等问题,为了保持更好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的数学题目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谐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抱有持续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手段也不断增多,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PPT或者视频来进行课程引入,确保抽象概念的生动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将学习重点制作成微课,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合学习,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结语: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同时,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各类型的教学设计,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在提高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葛福娟.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7):206-207.
[2]谢仁存.抓数学核心素养要素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