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慧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 530022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初中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了。因为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对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班主任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身作则,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初中是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形成的行为习惯和德育品质将会对学生后期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初中班主任作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在德育教育方面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并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深刻体验,从而将相关德育教育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班主任陈旧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并且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也很难收到一定的成效。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并取得实质性的效果[1]。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当中生长的,他们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跟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朋友的关系跟学生进行相处,经常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老师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老师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比如目前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这些孩子在生活当中一般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比较孤僻,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积极,缺乏一定的自信,并且与学生相处的过程当中容易发生矛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这些学生被其他学生孤立起来,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上的疾病。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要只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批评斥责,而应该多关心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再跟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自信,引导他们跟其他学生进行和睦相处,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以积极阳光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从而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其榜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的一是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著名人物,二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具体人和事。班主任作为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老师,其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的过程当中起着一定的榜样作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言行举止上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当然班主任也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上有关于德育方面比较著名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在人物事件的分享过程当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各自分享身边发生的有关于道德方面的具体事件,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对道德的含义进行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班主任在进行有关于诚信方面的德育工作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讲述“范式张劭交友重诚信”的典故,这个典故主要阐述的是范式为了兑现张劭好友的承诺,不远千里赶来与张劭相聚,从此两人交友的诚信也被流传至今。通过这样的典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讲诚信,并且正确看待诚信,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同时老师也可以自己为榜样每天坚持做一件善事,并且将自己的事情记录下来,通过相应的聊天平台进行发布,学生看见老师每天都在做善事,所以也会在老师榜样的影响下去坚持做善事。班主任以自己的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不断形成和提升。
三、加强班级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一般班主任是通过班级管理工作来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内部环境对于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老师要加强班级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所以班主任要对教室环境进行充分利用,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布置,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当中,并深受其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2]。同时老师也要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管理过程当中,并制定出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当中乐意接受,乐意遵守,并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当然同时班级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在激励学生的同时也让其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例如老师可以对教室里面的区域进行充分利用,专门划分出一个区域来进行德育文化展示,上面可以展示一些有关于德育方面的典故和人物事件,并且定期对展示内容进行更换,以新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进行观看和阅读,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深受道德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可以在教室里面设置与德育有关的图书角,上面展示一些有关于品德素养方面的书籍,像《爱的教育》、《苏菲的世界》、《成为你自己》等书籍以供学生进行阅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深受其作品的熏陶,在思想上受到一定的鼓舞,内心品质得到一定的升华。当然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召开班会让学生集体选择一个有关于品德方面的班级口号,并定期举行德育标兵评选活动,对于道德品质比较高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向道德品质良好的学生进行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实践活动作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往往有一些学生对于良好道德品质是能说会道,但是落实到个人行动上却是少之又少[3]。这也是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当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是一种行为素养而不是一种知识,所以班主任要通过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有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例如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开展有关于“敬老爱幼”的德育主题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敬老院为老人进行服务,可以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也可以陪老人聊天,与老人进行互动交流,缓解老人心理上的孤独寂寞感,为老人带去一丝的快乐,在老人真实诚恳的感谢声中学生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瞬间觉得自己的道德品质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进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进一步提升。
结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目前时代和教学的需求,它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班主任要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班级建设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促进学生无形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大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超.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1):152.
[2]曹宇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读天下(综合),2018,000 (001):P.21-21.
[3]李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践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8,(18):228.
作者简历:苏慧红,1981年12月27日,女,汉族,学历:大学本科 籍贯:广西南宁,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数学教师,政教主任。从教15年来,能认真研究数学教学方法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多次参加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数学赛课和班主任技能大赛均获奖。曾获得南宁市教学骨干、城区优秀德育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