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路小学 030600
摘要:美术是小学生审美的启蒙课程,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在传统教育中,美术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标准,有时存在课时过多或过少、缺乏整体性的问题,这导致了教学不连贯,课程之间缺乏联系,知识点跳跃大,相似知识点不能及时巩固等问题,因此课程综合化势在必行。研究发现,小学美术单元化综合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利于知识点的整合,能让学生对主题单元有更系统的知识体系,也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本文在探讨单课时教学局限性基础上,重点研究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单元化小学;专题教学
美术是关于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人内心的情感,还能改变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小学正是学生开始成长的阶段,美术对于其心灵教育十分重要。传统的单课时教育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新型单元教学法是将教材、活动等分成一个整体单元进行教学。每单元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个人情况。单元教学法就是要改变零碎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手脑的统一,获得完整的知识体验。
1.单课时教学的局限性
为方便教学,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常常是一节课就完成一个教材题目,同时每节课都要布置作业或练习。但每堂课能够评价的还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东西,学生能够在一堂课上独立完成的作品一般都是一些材料与技能比较简单的小作业,其知识与技能的创新突破并不多。此外,在单课时课堂上,老师也不可能提出更深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即使提出来,单课时课堂也无法实现。长久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局限于“单课时”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有单元教学,将相同内容合并成一类,用同一方法画出相同或稍有不同的物体,循序渐进地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反复操作,掌握各种艺术技巧。但仅靠单元教学,没有研究课题和研究过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无法进一步提高。
2.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主题的实践与探索
2.1立足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感
如果美术是娇艳的花朵,社会就是灵感的沃土。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美术教学中,应尽量整合学校、社会资源。就教学内容而言,应以单元教学为基础,将主题与当地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传统习俗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例如:教材中出现关于“房屋”的一系列课程时,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主题单元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介绍南北方房屋特点、差异原因、全国特色的建筑群及背后的民族风俗等。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房屋的学习,还会激起学生对其他地方民居的兴趣,更想一睹为快。这不仅更好地讲解了相关的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建筑的美感。
将实践与艺术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体会到美术的魅力,还能让学生更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2.2设计综合型课程
新教改对教师的课程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材转化中的实施者,也可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更容易让知识点散落,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学会将教材当做工具,建立起自己的综合课程体系。
首先,我们要分类合并相关的课程。在教材中,有些题材相似的课题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如果我们按照顺序进行学习,不仅在知识上容易形成断层,还难以巩固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将相似的课题归类在一起,形成单元课程。然后根据总量划分课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重点,这样可以让每一堂课前后有所关联,也能对新知识点进行巩固。例如,将教材中所有的动物课程加以归类,然后梳理重点,在实际完成课程后,再将它们进行手法的对比总结,给学生加深印象。
其次,我们要在现有主题单元基础上拓展延伸。我们可以选择将内容进行扩展,将其扩大到实际生活领域。例如,针对“蝴蝶”的主题,我们可以先通过视频观看世界上各类蝴蝶,再举办关于蝴蝶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们了解关于蝴蝶的知识,然后我们组织观看蝴蝶的标本展览,让学生们感受时间静止后的蝴蝶生命。最后回到课堂,让学生们画自己心目中的蝴蝶。这样一系列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更利于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灵感悟。
这样不仅会减轻学生对于作业的抵触心理,还能将画画与生活相联系,增加趣味性。此外,我们也可以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比如作业内容是画自己的母亲,并让母亲写一句评语等。
3.将单元化融入小学美术作业中
作业单元化是指在课程单元化的基础上,让作业配合课程要求,对作业也进行单元化整合。单元化作业相较于传统模式的作业来说,知识更加系统,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体系,增强了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利于有美术兴趣的同学深入探索。
例如:以“美丽的植物”为题,布置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看到的各种植物,并对植物的形态有大致的记忆,用笔记录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接着,要求学生组内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一起总结各类植物的生长特点。之后,要学生选择任意一株自己喜欢的植物,把它画下来,并在图画下方写一小段介绍。最后,将小组画作整合起来,组成一组图画,分享展示。这样,“美丽的植物”主题画册就完成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联系生活实际,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结束语:
新课改要求下,单课时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更高的教学要求,但单元化教学,能很好的整合分类教材资源,识别重难点进行新的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更多内容,这不仅利于美术知识的学习,更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而且,美术本就可以陶冶情操,在它与生活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以包容、珍惜的眼光看待事物,也利于学生素质的养成。总而言之,美术的单元化教学有巨大的潜力等着我们去发掘,相信更多的研究及实践能让它更好地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罗美玲.小学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3,(06):20
[2]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70-170.
[3]苏林芝.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学周刊2015,(01):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