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恩旭
华蓥市明月镇小学
摘要:初中历史课是学生首次在课堂中接触历史故事,但中国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知识点繁杂,若不能改革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将会极大程度挫减学生积极性。利用新媒体资源融合课堂搭建教学情境,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征,不仅记录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对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进行了记录。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但历史学科在考试中的占比较小,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重视程度较弱,主动参与历史课堂的意愿度较低,导致课堂效果远低预期,因此摸索一条能够提升学习效果的历史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伴随新媒体资源的丰富,5G网络的加持,情境教学房日臻完善,教师可利用的手段更多,也能更好的为学生创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更直观的真实感受。情境教学法下,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更加有力,给学生营造更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情境之中,学生能够充分实现个性化发展,不仅能够主动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发挥,所以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拥有充足的话语权。
(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历史学科素养更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不仅关系到日常的语言表达还影响这学生生活。情境教学法在课时课程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不能了解世间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历程。情境教学将从基础上改变这些,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教学选材贴近生活
1.发掘当地的历史特色
初中历史教师若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力为目的选择情境教学的素材时要结合当地和周边的历史资源。学生对于当爹资源文化有很强的认知感,若当地的曾与某些事件有关联,巧妙的将其融合课程,恰到好处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更容易实现教学效果。
2.利用实地的历史文物资源
相比于利用多媒体进行云端的情境再现,实地的情境再现对于学生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会更大。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教学中进行实地融合,比如利用博物馆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家乡历史的热爱。
3.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
历史相对而言是一门有特定时空的学科,通过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的资源联动特定时空与现在生活,增强学生与历史的粘性十分必要。例如,西周的宗法制度讲解时候,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和宗法有关的习俗,有没有家谱,有没有了解自己家族姓氏的传承等等。再如百家争鸣,引导学生想一想葛学派之间的思想联系,同时联系单宁轧戏的外交情况,谈一谈相关的外交政策与百家学派的关联性等,引导学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初中生正处在注意力形成阶段,如果还是固守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进行革新,不更新教学素材库,学生的注意力不会有所提高,甚至可能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弃的心里。在情境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运用学生熟悉的“梗”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创新课程设计引导主动学习
1..融合多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影音资源、动画交互软件等新传媒方式辅助教学,给学生带来活泼新鲜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再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相对沉闷的课程是,可以通过一些视频进行情境再现和回放,利用交互的软件模拟战争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融合到课程当中,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从课本上吸收知识。
在学习“张骞通西域”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关于该部分历史的视频内容,如此,学生将伴随着视频“重走”张骞这条漫漫西域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发。
2 生动的语言助力情境教学
初中历史中有许多场景非常经典,比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常规的历史教学中对于战争的讲述就仅仅通过教材的表述,但其实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重现相应的历史情境解说。"志云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屡遭枪击,志远舰的船身严重偏斜,最后不幸遭遇鱼雷袭击。所有的士兵都英勇牺牲了。当船立即沉没时,他们把救生圈扔给邓世昌——希望能救他一命,但因为他失去了所有的船,他发誓生死攸关,挥手拒绝。这时,他的忠犬咬了他的肩膀,使他没有下沉。邓世昌毅然抓住他的狗,一起沉入黄海。"通过适当的情境解说,营造氛围,提升学生热情。
(三)教学情境与师生互动
1,利用好奇心,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提倡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并不代表教学情境就可以不顾课程内容任意选取。教学内容依旧需要以教材为载体,将学生的内心活动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单方面的教师灌输。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
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面对封建制度的压迫,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谭嗣同,你会如何进行抗争?”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做出相应的思考,学生不仅会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进行查询,还会对谭嗣同本人当时所处的局势进行切身的感受,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看法和历史人物特点展开相关的回答。
再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发生时间,并在课后对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的发生对社会进步有怎样的作用?”“皇帝复辟具有怎样的讽刺意义?”这些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设计疑点也是教师要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思考,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并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在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学会利用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是情境教学的目的,也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2.利用小活动,创设投射情境,
3.历史教学中,通过一系列小活动比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相互投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形成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在学习“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商鞅变法是基于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否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等问题,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积极发现学生的不足,并鼓励学生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提出对教师的质疑,以此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始终在教学情境中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通过组织历史情境表演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也能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锻炼其交际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设计活动需要紧扣教材内容,让学生做到学有所得。比如,教师在构建问题的情境时一定要关注问题的难度及参与度,不宜情境的难度梯度过大或过小。比如在讲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情境为结合张骞的相关影视化资源,小组合作梳理张骞的生平经历。利用这样的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让学生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
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可以深化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争论和观点整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时,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辩驳,通过互相辩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地投入,从而更加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历史知识。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进一步加深自身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情境教学也能够起到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作用,所以,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从整体上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苗.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06):110-110.
[2]于建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学周刊:上旬,2016.
[3]赵妍.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75.
[4]李淑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未来英才,2015.
[5]魏慧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7(12):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