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杨梅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得胜镇宋观学校 646100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小学教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视度明显提高。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合唱练习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以及协作能力。但目前部分音乐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从而导致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率较低,所以,在合唱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引言
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落实的过程中,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音乐教学不需要学生投入过多的脑力劳动,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乐感、建立学生的艺术观。在新课改要求中,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很多小学生认为音乐课堂就是用来放松的,上课态度并不认真,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合唱教学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成为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阶段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一)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音乐合唱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教师大多忽视师生间沟通互动的重要性,而是以自身教学为主导。这使得学生缺乏及时的合唱技巧指导,制约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合唱教学措施太单一
很多教师在展开合唱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选择的方式都非常单一,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而原有教学方式也不能帮助其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方式,还需要告知其音准的掌握方式。学生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练习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借助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讲解合唱技巧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使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方式,即带领学生一次次地重复练唱,或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进行训练,并没有对其中具体内容进行讲解,导致小学生无法更加准确与有效地掌握合唱技巧。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提升学生对学习合唱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想要提高学生对合唱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合唱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合唱教学能够顺利展开,就要对学生的合唱兴趣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在学生进行学习时,适当鼓励并予以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以及合唱的喜爱程度,并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主动学习,这样也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合唱的鉴赏水平。与独唱歌曲相比较,合唱歌曲的旋律更加复杂,所以学生想要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合唱教学前,先对学生的歌曲鉴赏水平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播放同一首歌的独唱以及合唱版本,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合唱歌曲的优美旋律。例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曲目,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首曲目的单唱版本,之后再播放合唱版本,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合唱的音域以及感染力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二)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保证合唱教学效果
唱好歌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会发声,发声也是每一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首要注意事项。在练习发声之前,教师首先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声音特点,建立在学生声音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发声练习,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避免在发声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声带造成损害。小学阶段学生的嗓子还处在发育阶段,并且嗓子非常脆弱,如果教师采取错误的发声训练方式,那么就会容易给学生的嗓子带来损坏,不仅如此,还影响着合唱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发声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能够保证合唱教学效果,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声音更加优美动听。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气息运用这一关键点,传授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呼吸技巧以及掌握气息。其次,歌唱不仅仅要重视声音问题,在歌唱的过程中还涉及姿势的问题,可以说姿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歌唱质量。在歌唱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保持一个姿势,面部的表情不要太过僵硬。小学阶段的音乐练习,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自己的口型变化,然后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将两者之间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三)创建情境展开教学,提升学生合唱学习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音乐合唱教学在本质上就是具有综合作用的基本教学方式,而所有学生在合唱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演唱能力及艺术素养。由此看来,影响合唱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之间的配合度。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然后创建出合理的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合唱水平。如在教学“送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掌握歌曲内容的基本节奏,然后要求部分学生负责演唱,其余学生担当观众的角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建现场演唱会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水平。教师也可以借助轮流合唱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唱效果,让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四)选择合理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
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还有赖于合适的歌唱作品的选取,合适的作品往往能让学生的能力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像选择一些音量、音调与学生声音情况相匹配的歌曲,学生演唱起来会更舒适,声音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能够让作品整体呈现更加亮眼。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除了一些演唱技巧方面的指导,还要对演唱歌曲的选择进行斟酌。此外,教师还应在作品选取合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音乐赏析。音乐赏析也是一种音乐积淀积累的过程。在积累中学生可以充分思考、创新,从而夯实基础,提高审美、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学会赏析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有效途径,而理解歌曲又能增强学生的艺术处理能力,促使其在合唱中自然地抒发情感,增加合唱的高级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注重合唱教学策略及技巧的优化过程。如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充分配合相关的音乐律动,让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乐感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浅析[J].北方音乐,2019,39(24):147-148.
[2]李斌.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J].教师,2019(36):92-93.
[3]张婷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4]金莹.浅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J].黄河之声,2019(22):87.
[5]卢世凤.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