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陈奕挺
[导读]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课程

        陈奕挺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中心小学   523660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课程。为什么会提出这一观点?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了解美术资源、掌握美术知识、技巧技法的唯一途径都是来源于美术教科书,学习的广度不够大,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美术认知的需求。所以现在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引进小学课堂形成特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都知道,在东莞的很多的镇区的特色课程都在我们前面已经跑起步来了,他们研究的成果也很成熟, 而我们镇区还是在原地踏步,这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美术老师去重视了。
        关键词: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一、怎样理解美术特色课程中的“特色”
        美术特色课程中“特色”两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的美术种类就是绘画、书法、雕塑、版画等,这是固定的,那我们在什么方面进行创新才变为特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新”1.新的主题内容(所以很多老师都会寻找新的资源,如美术课堂融入本土文化,就好像樟木头实验小学刘英明老师的书法融入了客家文化元素,书法内容是关于客家文化的,这样对于寮步镇的书法就有区别了)。2.运用新的综合制作材料,如沙田中心小学的贝壳拼贴画,沙田靠近海边,他们利用地方的资源,收集各种的贝壳拼贴成画。3.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如大朗启明星初级中学的毛线装饰画,因为大朗是毛织重镇,毛织产品种类繁多,学校的美术老师就运用了毛线,在线描作品的基础上运用毛线、钉子的缠绕完成作品。4.尝试新的表现技法。如:万江石美小学的撕刻纸画,利用刻刀和美工刀在黑色卡纸上直接刻画,然后撕开黑色表层纸,做出黑白版画的效果。
        二、什么是美术特色课程?
        是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结合不同的美术教学资源(如:学校资源、自然资源、地方本土资源和网络资源),通过美术特色教育的方法,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制作材质、表现形式,拓展学生的审美创造,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形成和发展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寻找新思路,积极创新,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组建了美术特色课程研究队伍,通过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调研,开发出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上所没有的如手工扎染、油画、泥塑、蛋壳画、摄影、衍纸制作等艺术特色校本课程。
        三、开发美术特色课程的保障(克服困难)
        1.人员保障。与科组教师商量,组建一支精英队伍,合理分工,避免“单打独斗”的情况。教师队伍要提升开发特色课程的美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美术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到处请教开发对应特色课程的同行。
        2.时间保障。开发特色课程是不简单的了,需要花费大量心机和时间。我们平时课时又多,学校又安排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给我们,时间根本不够用,这需要教师克服心里的疲惫,做好随时加班的准备。
        3.物质保障。向学校多争取,齐全的硬件设施有利于我们开发课程,如:提供电脑、制作材料、美术教室等。
        4.经费保障:这是比较头疼的事了,开发课程是需要经费的支持,据很多老师反映,学校根本不重视美术教育,我们做不做,他们也没关系,在经费上不怎么支持。那我们只要小有小弄,大有大做,万事开头难,我们先一点一点地做出成绩来,吸引道市、镇领导关注我们学校,学校的形象受到了关注,那时,学校领导就会对你说,你说了就算,那时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是一位前辈跟我说的原话。
        四、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思路
        
       
        
        
        
        
        五、美术特色课程教材设计的流程(校本教材的雏形)
        
       
        
        
        
        
        六、美术特色课程的应用(普及第一课堂、升华第二课堂)
        如:我们学校确立以清溪客家文化为背景,创编有特色的《清溪客家文化》特色美术校本课程,构建出完整的美术学科课程框架。从“视像清溪、印象清溪、魅力清溪”三个版块了解清溪客家文化元素,从“麒麟舞、清溪美食、清溪山水、清溪名人”等主题内容通过衍纸手工制作的方式让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表现清溪客家文化。让特色美术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普及到我们的第一课堂,引导学生用自己特有的艺术眼光发现清溪之美,让学生联系生活创作衍纸作品,实现真正的传承与理解教育。
        而第二课堂补充了常规教学的不足,美术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丰富与延伸,也是特色作品的数量、质量的有力保证。第一课堂的作品质量在第二课堂里得到了升华。
        七、课题研究让美术特色课堂更具“特色”
        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一些教育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既有助于改进教学,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特色。我们学校王海霞老师主持的课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衍纸艺术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已得到市的批准立项,借助这个课题研究的引领,将会带动着我们深入地开发特色课程,对于构建美术特色课程更针对性、系统性。因为课题研究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案例,创造了一个个真实的情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使小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促进教师教学的动力。我们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学习,积极研究本土特色美术课程的建设,让美术特色课程走进美术课堂,使学生对美术领域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样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美术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