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国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白头小学校 611230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悠历史的文明古国,蕴含了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多彩纷呈的乡土资源,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等资源,它们都呈现着各个地区不同特色的乡土文化。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情况下,要让小学美术课堂内容不断的丰富,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深度探索与运用,是教师让乡土资源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应用
引言:在现如今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美术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新发展,从小学习美术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里,充分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及其特色并且进行运用与教学,让学生从美术中了解历史,参与乡土文化的传承。本文从生活化的物品、人文和自然景观、家乡的传统节日的教学里分析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生活化的物品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的做好规划,引导学生在“陈”中找出不同的“新”,多角度的去诠释生活中的美,在课堂实践中想要进行乡土教学,就得以大量的本乡本土的材料为载体,融合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并运用在课堂设计与课程内容教学中,让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与课堂学习密切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乡土文化[1]。例如在美术素描与框架结构的教学讲述中,应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生活中常见、常用到的物体,如白菜、苹果、瓶子、塑像等实用物品,它们具有造价比较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优势。这些物件的运用可以训练学生拥有一双找到美的眼睛。这样运用日常生活用品和本土产品进行绘画的教学,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提高了想象力与创造能力,为其美术创作增添灵感,还能使其试图用美术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画出饱含美感的作品[2]。尤其是教师还可以将具有一定乡村文化特征的布料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布料上的花纹,引导他们围绕花纹练习素描绘画。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布料花纹的线条走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生活元素中的美术表现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素描线条也会更加清晰,生活化乡土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二、选择人文和自然景观进行教学
美术的学习更不能缺少大自然参与,大自然是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天空、山川、河流都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美术的素材,而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更是别具一格,美丽乡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极好的学习素材,它们都有着时代赋予的共同点,历史文化深厚,特点鲜明,人文风情浓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寻找身边的景观,不能只局限于课堂里,应该走出学校发掘并且深刻感受当地本土文化的优秀。古建筑文明居多的,应当带领学生对当地古建筑群进行参观,实地了解当地古建筑结构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继而进行绘画,既深入的观察到了建筑之美,又增加了学生的当地历史知识[3]。民间工艺历史久远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观赏、学习并进行参与,使得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学习,让学生对美术和乡土文化都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使得学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例如,在风景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保障学生外出安全的前提下,带领他们到本地区博物馆或名胜景区进行参观,搭建课外学习空间,让他们获得更多近距离接触乡土自然风景、感受家乡建筑文化与艺术气息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所处环境中自然物、建筑物传递出来的乡土文化和美术信息展开分析,鼓励他们在对相关内容形成新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在这种创作模式下,由于与创作对象距离较近,学生更容易产生真实的美术体验,这可以让他们的画作更加真实、更具美感、更能传递文化情感。或者,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与当地手工匠人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手工匠人在创作乡土物件过程中融入的美术思想、使用的美术方法,利用所处地区代表物促进美术学习,让学生在匠人们的指导下尝试围绕该物品创造新的美术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手工素养。
三、选择家乡的传统节日进行教学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民俗风情,传统节日中的民风民俗更是充满了不同的乐趣,表达方式也是不尽相同,在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走入大街小巷,充分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民俗活动,近距离观看这些行走的“美术作品”,仔细领略节日之美。让学生亲眼目睹传统节日的盛况并从中感受节日的氛围,使其置身其中,并叮嘱他们注意收集相关的艺术素材,让其参与制作节日所用物品。例如,在春节时分可以参与包饺子活动,端午时分可以学习包粽子,并且同时要讲解节日的由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布置做手抄报、节日宣传海报等美术创作任务,让学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本地区在对应节日的特殊风俗习惯,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其美术的创作素材更宽泛,描绘出的画作更加立体生动,更让他们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和历史,对家乡当地的风土人情又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便陶冶学生的个性和美术情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丰富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就要合理有效地进行乡土资源的发掘与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得美术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让学生在乡土资源的教学和课堂的理论教学相结合中,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马岚.微课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沈朱佳.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李彬彬.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