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连加明
[导读] 21世纪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而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
        连加明
        荣成市实验中学    山东威海  264300
        摘要:21世纪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而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初中音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立足于实际,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为今后高素质方向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高度重视精神追求。教育是追求精神的主要物质依托,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应重点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高度重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音乐课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学校的不重视。一般来说,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往往将音乐课替换成其他主课。虽然现阶段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改善与革新,但是很多教师还是难以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这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现阶段一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的讲,学生被动的听。同时,教师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未能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兴趣的原因,还在于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互动。教师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造成相对低下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自己的思考与想象。这并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流行音乐快速发展对传统音乐教学产生很大冲击。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更愿意学习并接受流行音乐,因而忽略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二、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相关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时,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如某首歌是什么样的风格,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音色如何变化等。一连串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且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在学习中只会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无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且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合作与平等的关系。所以,教师只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快乐,真正学好音乐。
        (二)创新音乐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音乐教材中的作品,浓缩了创作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心血。若仅仅是对音乐本身的学习,则会忽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创作背后的目的,也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为此,教师可适当的延伸音乐课程,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例如,教师在《同一首歌》的教学时,可先对演唱者当时的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创作者的心态进行感悟。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增强代入感,向学生讲解当时的创作背景,由此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切实提升。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在欣赏同一段音乐时,学生会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为了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将传统授课对学生的束缚彻底摒弃,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音乐知识。初中生因为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一些想法会比较幼稚。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采用分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采用分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习音乐。这样不单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进行了培养。教师可在各个小组中,穿插那些有过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并由这名学生亲自传授学习心得以及所学乐器的内容方法,通过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激发其他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强化实践创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开放性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机会。在此模式下,学生可以大胆展示自己,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在即兴表演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即兴表演模式下,学生不需要按照乐谱进行排练,而是可以发挥自身想象力,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演奏。这样的实践操作,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趣味演唱
        在很多学生看来,音乐课只是一门让学生欣赏音乐、休闲放松的课程。因此,音乐课在过去很多年,都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实际上,音乐课不只是单一的音乐作品欣赏课程,它还包括乐理讲解与歌曲演唱。其中,歌曲演唱比较容易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就歌曲演唱而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会选择忽略或跳过这一环节,因此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一展歌喉的机会。在歌曲演唱的环节中,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有趣、有效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在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将多媒体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将乐理知识、演唱方式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在示范演唱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产生画面感,最后让学生用各自的方式进行演唱。在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可以拍视频进行记录,然后在演唱结束后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再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可以将优秀的演唱视频作为示范,播放给其他班级观看,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五)营造和谐课堂环境
        创新教育指导思想在于营造新的课题氛围,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情绪及想象力的有利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给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创新意识与心理趋势。例如,在欣赏教学中给学生播放音乐时,教师不可给学生更多的语言提示,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能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随着全面推进的音乐改革,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音乐课堂,需要教师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更多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能真正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小亮.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94-95.
[2]傅鸣凤.新课标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30-131.
[3]张恬.新课程改革视角下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20(38):91-92.
[4]林丽芳.关于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20(57):11-12.
[5]赵晓花.激发兴趣,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8(34):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