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生,李爱农
合肥市金葡萄小学230000
摘要: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往往沦为单纯的运动活动课。小学体育教师开始着手优化日常教学,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教学手段。本文从音乐和运动结合,营造多元情境;用活动导入教学,提高运动趣味;巧用多媒体技术,升华体育认知三方面,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境教学;优化
前言
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薄弱的影响。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易被动感强烈、趣味性强和新鲜感充沛的事物摄取注意力的特性,合理安排适当的体育教学场景,借助具体多元的体育情境,达到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师也只有在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前提下,才能成功优化自身的体育教学。
一、音乐和运动结合,营造多元情境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肌肉复苏准备活动,来帮助学生在稍后的体育运动中,做好运动热身准备【1】。此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难以全方位地照顾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心智发展不成熟,此特性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运动中,这意味着学生难以有成效地建立起关于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来创设多元情境,帮助学生获得多维的感触。
例如,教师的课堂准备活动,可以播放一些背景音乐。音乐作为七大艺术中的一员,其音阶、旋律和和声能有效的帮助人们进入特定的状态中。教师可以播放热情洋溢的音乐,可以是一些探戈舞曲,恰恰舞曲等律动性强的背景音乐,当学生听到音乐后,甚至教师都不用强调做运动,学生在音乐之声中,便会自行的运动,他们的意识被音乐节奏带动,他们只想让身体跟着音乐一起摇摆。当然教师在学生进行压腿等身体伸展性运动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比如可以参考那些花样滑冰比赛选手在比赛中播放的背景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运动的特点,播放相适宜的背景音乐,不要打破运动和音乐相融的节奏。
二、用活动导入教学,提高运动趣味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没有完全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无法对事物本质内容进行把握,所以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仅仅是为了好玩,为了其中的趣味性,这种无意识的导向,不利于培养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正确的体育精神。教师需要借助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运动,设置一系列的规则,有了规则也就有了趣味性,学生自然会建立起关于运动的基本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篮球接力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平均的几组,然后让每组学生站成一列,让位于列首的学生拿取篮球,在不转动身体和不越级的条件下,将篮球往后面传递。当篮球传递到行列末尾的学生手中后,该名学生就要对这篮筐进行投篮,直至篮球命中后,该名学生则要单手运球至列首,然后再进行后方传球,游戏一直持续到全部学生全部完成投球和运球后,方为结束。教师也可以学生进行组和组之间的传球活动,让每组学生成排一一对应,然后双手持球位于胸前,进行长传。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升华体育认知
除了身体上的训练外,体育教学也应该合理开展心理的训练【2】。关于人为什么要运动的学习,关于运动的意义的问题,关于人类运动的历史的学习等等,这些都是单纯进行身体运动,学生无法获取的意识层面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授他们学会一个正确的身体运动动作的意义,远比不上帮助他们建立起关于为何运动的认知的意义重要【2】。
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出每周一节体育课,用来进行理论学习。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小学生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体育运动明星的纪录片。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迈克尔乔丹的纪录片,或是,科比布莱恩特的纪录片、阿伦艾佛森的纪录片、默罕默德阿里的纪录片、皮娜的纪录片等等,这些世界闻名的运动员体现出的体育精神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斗志和毅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优势,是人性的一部分,这些都能在他们的纪录片中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在观看后,并经由教师的讲解,相信会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学“800米接力跑”一课时,为了促使班级学生可以懂得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一项集体运动。主要是以每队4人一组的体育运动,每个人跑的距离是相同的,在跑的过程中需要每个人手持接力棒,接力的跑手的位置通常是按照第二快、第三块、最慢、最快构成的。上课之初,我没有直接安排学生练习,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出示了一些我们国家优秀的800接力跑运动员的图片和一些接力跑的技巧,学生们纷纷被这些运动员的图片和技巧所吸引,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课件中800米接力跑有哪些技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懂得接力跑是一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接力跑,接力跑可分竞赛性接力和游戏性接力两类。此外,学生们还懂得了接力跑中的换手传接法,第一个人在起跑过程中,需要用蹲踞式起跑,在此基础上需要用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末端,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开支撑地面。第二个人起跑前需要用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自己所要接力区的起点线中点。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的和第二个人的一样,用右手接棒,换到左手。
四、创设问题情境,优化体育教学
问题情境作为情境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还可以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可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鉴于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时,应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与他们实际能力相近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其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体育“立定跳远”一课时,教师要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可以在学生“立定跳远”训练后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立定跳远动作要领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之后的训练中,就会不由自主的重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开展短跑比赛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组内思考和讨论100米跑过程中,应该怎样起跑、途中跑、冲刺跑,如何在此基础上发挥出短跑的爆发力,从而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在学生结束讨论后,教师就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训练,借此提升班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理解与掌握短跑要领。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途径不止于上文提及三点,体育教师只有掌握其本质内容后,才能挥洒自如地创设各式各样的情境。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是广泛的,意义是深远的,本质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的古老谚语中蕴藏的意义。让他们对体育运动多一度热爱,升华他们对体育的认知,让他们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马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35):157.
【2】徐晓鹏.创设多样情境,优化体育教学——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田径,2020(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