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梅
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石桥小学 115100
摘要:社会一直在进步,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创新,从前注重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资源也愈加丰富起来,学生的物质生活太过丰富导致其精神世界过于脆弱,因此学校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学习文化知识,而文化知识又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生活。而小学科学就是一门结合生活和学习的一门课程,它极大的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董事实践学习的工程中了解科学的美妙和魅力,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态度以及探索精神,也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体会到来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精密联系,本文就将教学生活化之后教学作用做出分析总结。
关键字:教学生活化;科学的魅力;分析总结;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教育方式也要不断改革,从传统的只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对老师的要求也比之前更高,教师必须全面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思想,从前老师直接将结论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不能亲身体会科学的奥秘,更不会将学到的知识用到事件当中,从而学习变成了完任务,使得原本充满奥秘的科学变得枯燥乏味。
一、将课堂变得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发现科学和创造科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习小学科学时要多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科学的学习,还能加强学生对于科学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对生活充满好奇,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会有一个不错的效果。通过教学情景和教学设计将课堂变得生活化,当然教师要结合当代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当然经过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将教学实践活动应用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而在花费同样的时间、精力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要比老师来灌输效果好得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断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探索科学的热情,还有效的培养和加强了学生探索的能力。
从小学科学这一门课程来看,它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而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来为学生具体讲解,这样以更自然、更亲切、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输给学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明白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并不只存在于课本,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也有机会时时去展示自己,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学生未来的科学思维都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
从小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来看,由于小学生见识短浅,生活经验严重不足,对生活没有很深的体会,所以他们所能接受的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科学的教育手段就是利用生活中实际的实际形象不断激发学生发挥逻辑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任何东西的学习都要基于生活本身,只有贴近生活学生才能更加容易的理解和学习,也就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欲和探索精神。
二、将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生活资源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的教育内容虽然涉及到生物、化学、环境和自然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但不难发现,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课本中我们是有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存在。利用生活化教学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像是呆板无趣的知识,更像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渗透科学知识,学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多利用学生本身就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兴趣爱好能够更好的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科学实验
除了将课堂生活化,教师也应该在小学课堂中引入科学实验,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解着火的必要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小火柴和玻璃瓶进行实验,首先将一根着火的火柴放进玻璃瓶里面后盖上瓶盖,会发现小火柴会逐渐熄灭,但如果将燃烧的小火柴放进玻璃瓶不盖盖子,并且保证空气充足,会发现小火柴会一直燃烧直到烧尽,这就证明着火的必要条件一定是要有充足的空气,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进一步实验,证明着火的必要条件是一定要有充足的氧气。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参与到课堂里面,从而能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的参与性也会逐渐加强[1]。
(三)展开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和生活化的渗透,课外也要进行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课程相关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实践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在讲解有关植物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家里养盆栽,每天浇水记录它的成长过程,记录开花的结果的细节,让学生通过这件事具体的了解到生活中的科学。而当讲解有关动物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饲养或者观察街道上流浪小动物的生长特性及规律,并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观察任务,且观察之后要做出相应的记录,然后隔天在班级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更加感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通过课外生活加强科学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科学从而改变对科学原有的认知和态度,教导学生如何利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开展科学教学教育之后,教师也要将其有效的应用于对学生管理和教导,针对有些学生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一个整改,比如做事拖拖拉拉,成迷于网络,做事不果断等等问题。家长及时跟老师沟通,从各方各面加强孩子的培养,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起来,这不是纸上谈兵,是要切切实实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借助学科教育只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积极性,为孩子的未来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一定的辨别能力[2]。
三、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小学就开设科学教育的就是为了科学思想能从小植入,这样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保证小学科学教程有成效。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进去,保证让老师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效果,有助于学生丰富自我的科学知识,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引入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各方面大家都应该重视起来。
四、重视生活中常识性的教学
科学包含的内容其覆盖极广,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有层次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层次的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理论性内容只是基础,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累积和了解,教师要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那么学生遇到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不要一味依赖别人,有问题要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如此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提高了个人的心理素质。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将生活贯彻进小学科学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着手落实,根据形势的变化即使调整自己的策略,这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很大影响,也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清森.(2019).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电子乐园,0306-0306.
[2] 马颖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21-22.
作者简历:蒋春梅,1979年1月,女,汉族,学历:大专科学历,籍贯: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一级教师,从2003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