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浩洋
(南京市江宁区空港小学)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歌唱是人声的艺术。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非常重要,关系到歌唱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掌握合理的发声方法和建立声音美的认知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怎么练?有哪些有效方法?笔者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积极实践,深入思考,本文就小学生发声训练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教育; 歌唱教学 ;发声训练;
歌唱就是声音的艺术,注重发声的训练是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基础。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把歌曲教好、唱好,就要先把“人声”这个乐器训练好、调整好,否则,无法唱出动人美妙的歌声。然而,在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对学生发声的训练常常受到忽视,教师往往更注重教学进度的完成情况。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发声训练努力琢磨、探索,对小学阶段发声训练策略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发声训练策略
1.小口令,大动作——1“姿势”,2“口型”,3“表情”
笔者在低年级学生发声训练时,经常用手指伸出“1、2、3”提示学生,学生也会根据教师伸出手指的提示,说出相应的“关键词”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要求。
策略描述:
教师:手指提示并说出“1” 学生:说出和做出“姿势”
教师:手指提示并说出“2” 学生:说出和做出“口型”
教师:手指提示并说出“3” 学生:说出和做出“表情”
儿童唱歌的姿势在此阶段要重视,这是培养低年段儿童唱歌的必要基础。唱歌的姿势指:整个身体、面部表情及歌唱时的口型等。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很多不正确的姿势!笔者总结,低年级儿童需要注意的姿势是仰头过高、挺胸过高、精神与肌肉过于紧张、表情和肢体过于僵硬。笔者用简单的“关键词”,提示低年级学生练声准备的动作及姿势。在一开始数字提示教学中,学生姿势、口型、表情各种各样,经过教师言传、示范、纠正等,最终学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发声“状态”。良好积极的发声状态是歌曲演唱的前提,是声音流畅稳定的保障,也是低年级小学生应该反复巩固的“小技巧”。
2.小曲子,大作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练习曲
除了歌唱发声“状态”的训练以外,低年级学生的声音流畅性和音色稳定性也需要注重练习。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声带娇嫩,不自然的会“喊唱”,且尚未建立歌唱时“气息控制”的概念,因此,低年级阶段学生发出的声音普遍过于“紧张”、“挤压”、“尖锐”、“不流畅”。此时,借助情景创设的手段能够使训练效果显著加强。一些趣味性很浓、情景感很强的练声曲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操作简单,寓教于乐。
如学生声音缺乏“弹性”、声音僵硬不流畅,此时,可以把练声曲里的一拍八分音符节奏调整为具有跳跃感的一拍附点节奏。
如果学生发声比较急促、气息不稳定,此时,需要进行长音练习,可以把练声曲里的八分音符调整为四分音符或二分音符。
低年段学生年龄比较小,没有形成稳定的发声习惯,学生发声状态呈现出“多变性”,教师利用合适的练声曲调整学生的发声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稳定的发声习惯。
二、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学生发声训练策略
1.大胆主张“单纯”的腹式呼吸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歌唱教学训练,对歌唱时的声音有了一定认知。但,对歌唱“呼吸”的方式没有太多了解,这个阶段对学生歌唱“呼吸”进行训练非常有必要,有利于稳定学生歌唱的状态和促进学生声音的自然流畅。
歌唱的呼吸方法大体有三种: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胸腹联合呼吸法。当今声乐演唱者大多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但,根据笔者反复实践和根据小学生的特殊阶段,笔者主张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主要采用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可以把空气经由口鼻、气管吸入“小腹”,学生能够感受到小腹随之自然挺起,又随着发声,小腹会逐步的收缩,保证气息的流畅性,从而保证发声与歌唱的流畅。 “腹式呼吸”相对于“胸式呼吸”,吸入气息更“深”,学生易控制;“腹式呼吸”相对于“胸腹式呼吸”更能让学生“看的见”、“摸得着”。小学阶段适合腹式呼吸的练声曲不宜过难,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可以多采用些以长音为主的练习曲,高年级(五、六年级)可适当采用快节奏的练习曲。
2.以“歌”练声,以“情”带声
在学生中、高年级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歌唱声音美的认识,比如要注意:歌唱中“声音不撕喊、歌唱的音准、歌唱的情感、歌唱的表现力”等。力争培养学生全方位演唱歌曲和欣赏歌曲的能力。在小学中、高年级,笔者主张多采用歌曲演唱的形式进行发声训练,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发声方法完整演唱歌曲。同时,通过学生对歌曲背景和情感的理解,促进感情与声音的融合,以“情”带声的状态也是歌曲演唱中最终的理想境界。笔者主张在中年段多采用优美、舒长的歌曲作为练声曲;高年段在中年段基础上可以适当采用些轻快的、活泼的歌曲作为练习曲。如下:
①中年段 《萤火虫》:
这类乐曲或练声曲速度较慢,字眼圆润,旋律舒展,有利于中年级学生充分体会腹式呼吸感觉和对歌唱气息的控制,规律的换气也能够训练横膈膜有力的支撑,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②高年段 《四季童趣》:
以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年级音乐教材里《四季童趣》为例,这首歌曲情绪活泼,旋律跳跃、轻松,歌词时而紧密,时而舒展,这种类型的歌曲练习,有利于高年段学生练习对歌曲整体的把握,虽然速度相对中年级曲目《萤火虫》有所加快,但,换气依然规律,整体难度适宜。
综上所述,笔者虽然主张对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个体采用相应合理的发声训练方法,但发声训练方法之间并不矛盾。正如谚语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发声训练的方法有很多,也未必选择哪一种一定正确。本文基于笔者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归纳列举了几点发声训练方法的小经验,只能作为众多音乐教师们的参考。学生歌唱的声音好似一把“刀”,老师就像是那“磨刀人”,发声训练就好比“磨刀”的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合理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游刃有余、挥“声”自如。
【参考文献】
[1]刘峡.小学唱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音乐,2015,No.541(19):11-19.
[2]范新明.中小学唱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音乐,2018,v.38;No.348(12):230.
[3]于兰英.试论小学唱歌教学的优势和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