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按照思维规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问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通过质疑来提高自学能力能力,目前,我们大力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会学习”。“疑问引路,指导自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得,焕发出学习热情,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会学习;由疑引路;学法指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通过质疑来提高自学能力能力,如果自学后觉得什么都懂,提不出问题,这不是成功的自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所主持的育才学校在解决学生自学动力和毅力、自学方法以及为学生创造自学条件和环境等问题上,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陶行知先生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目前,我们大力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会学习”。为了把这一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本学期,我努力探索,积极尝试,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一、选定课题,熟读教材。
教师在备课之前应熟读教材,以教学大纲为准绳,研读教材,这样才能对教材各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备课时才能更好地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实际的统一。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定课题,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精心设计,巧妙设问,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化。
我们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事先精心设计教案,巧妙设问,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因为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首先要带着问题进课堂,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学习与创新的起点。
我们在备课中重在研究告诉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确实是你心中的不解之惑,通过预习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问题应是从整体上去把握的,应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展开的,应是有自己独特理解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着去提,在学生提问中具体分析哪些该提哪些不该提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以此循环,螺旋式上升,学生的提问水平自会越来越高,就能一针见血、别具一格。
因此备课中,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对课堂的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如何解答。有了这样的环节,学生的自学才是有的放矢的,才是紧张有序的,这样的自学指导也才是在能力培养中兼顾基础知识的创新教育。
三、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和阅读课文的能力。
在课堂上,相信学生,放手发动,组织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包括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转变,以及学法的积累,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中问,也是集体备课重点关注的。
平时的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这样几种自学质疑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抓文眼质疑。不少课文有文眼,在此处质疑,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如五年级课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课文,那么学生能自己从课文中找到地球与火星的异同点,并由此开拓兴趣,往课外延伸,寻找更多关于火星的资料。
第二种方法是抓“矛盾”质疑。课文常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存在。如学生在自学《轮椅上的霍金》中发现,文章前面交待说:“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可是霍金至今依然健在,这是前后矛盾的。此处质疑,把学习引向了深入,那究竟是什么支撑霍金不但顽强地活下去,并且在如此残疾的情况下有这样辉煌的成就呢?学生把握了这个质疑点,就能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霍金的顽强与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三种方法是抓难点质疑。一篇课文很少没有难点,这难点就是质疑处。如《青藏高原一株柳》一文的教学,学生能发现既然青藏高原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那这株柳树何以生存下来并长得如此壮观?这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在较难的地方提出的质疑,这种质疑是动了脑筋,有一定的质量的。
第四种方法是抓表达方式质疑。语文教材文体不同,所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即使同一文体,表达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围绕表达方式质疑,也是弄通教材的一条途径,如教《船长》一文,有学生读了有关材料后提出:文中同样描述人物的对话,为什么有的需要有提示语,而这篇课文中,对话简短有力,没有任何语言提示,这就是针对表达方式提出的质疑。除此之外,质疑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或直接利用课题质疑,或在知识的衔接处,或比较中,或重点处质疑,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自学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
当我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阅读课的学习要关注句段,学会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学会给句子写批注,关注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以及它的作用,同时也要要求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并相互结合利用,这也是自学的关键所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学生的观察实验方法不当,思维不对头,有疑难之处教师都要发挥主导作用。巡视,关键在于“视”,在于在走动中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于给学生及时的点拨、引导、搭桥、铺路。
四、巧妙利用课堂小结,实现带着问题进课堂向带着问题出课堂的转化。
备课中,我重在把握教材的“点”。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简要归结,从时间、容量考虑都不允许太长、太多。因此课堂小结最重要的是缩短时间、减少容量,这就要突出“点”。让学生明晰要点,难点,重点,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就能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