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中习题生活化的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朱若梅
[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教育教学事业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时刻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朱若梅
        安徽省合肥市竹溪小学西校  230012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教育教学事业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时刻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因为,小学数学是一门集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水平、进行教学反馈等环节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习题设计中,以此提高小学生完成习题的兴趣。本文将立足于习题生活化,制定相应的习题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习题生活化;设计策略
        引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相对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数的认识,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此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在习题设计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已经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师最首要的教学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在习题设计环节融入生活化的因素,以此让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进而提高其认知能力和应用水平。
        一、在趣味性上,联系生活实现课前预习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教学,并且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尚不完善,所以他们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某项知识都是建立在对该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上的[1]。对此,在设计习题内容时,教师应该注重趣味性的添加,设计一些小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情境,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还应该基于趣味性的让小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解答或探究,完成最基本的预习工作。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100以内的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趣味性融入到习题设计中,以此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为其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可课前预习工作。例如,为学生出一道生活化的预习题:“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路灯,它们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数量多吗?”或者“同学们,数一数教室里的桌椅和学生的数量?”让他们在课前完成这些习题的内容,并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与习题完成的效果,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小学生对100以内数字的认知程度。


        二、在探究性上,联系生活实现课中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2]。并且,小学数学所讲述的数的认识、四则运算等知识都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习题设计可以改善小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情况,将生活化的因素融入到习题中,可以让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所以,在探究性上,小学数学应该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习题,让他们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运用课堂中以及课本教材内的知识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的实现小学生的课中思考活动,提高探究兴趣与质量。以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测定方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教学习题,例如将校园中的各个建筑物绘制成一张地图,或者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辅助工具,将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联系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判断每个校园建筑物的方向与位置,以此让他们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积极主动的展开讨论,提高课中思考效率。
        三、在层次性上,联系生活实现课后延伸
        现如今,根据多方调查与研究说明,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且社会经验与社会经验匮乏,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导致他们在年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3]。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习题内容时,应该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避免出现习题教学“一刀切”的现象,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层次性的习题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水平,解决教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延伸知识视野。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一课为例,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层次化的习题内容,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掌握课本教材中的习题内容即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现象,并将其编制成一道数学题,以此不断延伸知识视野,提高教学的层次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无疑对各个等级学校各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升华,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习题设计,带领小学生有效的开展习题教学活动,将生活情境融入其中,以此引导他们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模式下,不断探索相关知识,丰富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体验,最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燕.对接与再生: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实然之径[J].数学教学通讯,2019,34:34-35.

[2]谭发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57.

[3]崔治雄.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应对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08:163+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