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征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低年级常规训练,班主任着眼于:习惯二字。
当然,习惯有很多种类,静听即习惯;感恩即习惯;尊重更是种习惯。班级管理的亮点和特色要追溯到本源。
(一)学会静听,方能致远
初入学的一年级课堂,班主任的角色挺难把握,尤其是刚刚从毕业班下来的我。生怕分寸把握不妥当,无法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以最快地速度适应新环境,从而挑起学习与生活这么重的担子。为此,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反复查阅了很多心理学书籍和资料,映入眼帘的即“静”——宁静能志愿,定能生“慧”。
在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围绕“静”字做文章。静听、静坐、静看、静想、静……我们在和“静”字慢慢地成为朋友。无论在课堂,还是公共场所;无论在课上,还是路队;无论在与人交流,还是集体晨会,我们将“静”字进行到底。
一天;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在彼此信任、彼此关爱的师生情中,
我们彼此加油,孩子们做到了。到后来,哪怕用如此轻微的声音,坐在最后一排的孩子们也能听到。
是的,正如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一书中写到的那样: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二)陪伴成长,方能收获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没有惊天动破的感人处。只有一股股暖流常相伴,那就是陪伴。“入室办公”,是我这四个月给孩子们最好的入学礼。唯有时间可以抚平一切。每天早上7:00进班开启门窗,换上最清新的空气,烧上暖暖的热水提醒孩子课间多喝水,开好电脑为任课老师做好前期服务。细小而普通的幕后行为是班主任陪伴一个班级的最强音符。底气来自于这些音符的齐心协力,时间久了,音符之间就有了很好的磨合,再久一些就萌发了种子。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是个一磨性子的活。没有花哨的外表,只有接地气的嘱咐。晨会课嘱咐、课间嘱咐、道法课嘱咐,真的是润物细无声,嘱咐胜内涵!一年级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嘱咐就是班主任给孩子们勾勒出的美景,五颜六色、形态万千、美不胜收。有了如此的内涵嘱咐,创新往往会从每位孩子眼里走出来、手缝中划出、成长中显现出来。
早操路队、放学排队、晨会路队是放在一年级孩子面前的三座大山。起初,我也紧张,看着在教室挺乖巧的娃,到了室外,一律神游般的六神无主。好在,和陈老师搭班后,感觉陈老师多年的低年级教学经验促成了我短时间内转换角色,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排队的时候,把小脸藏起来,老师来看看谁最整齐;铃声就是命令,听到做到;左右两位小朋友两两对齐;放学路队,三个三个队整齐,前后距离自我调节,合适最好!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走廊排队,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站、站在哪里!我就结合多种方法:1看地上线:男生能力弱,站在线上,女生乖巧,站在线旁。
还拎不清的孩子,站第三排,离老师近点,改善后归队。原地踏步走121,真的是只拦路虎,同手同脚的有,1声在哪只脚上的都有,走走人歪掉的有,前面孩子鞋子被后面孩子踩掉的也有,走着走着到另外队伍里的更有,看看好笑又好气。反复操练,抓住所有碎片时间,多指导、多反复。没有捷径,只有软磨硬泡,花功夫。
121会了,又有新问题了:出操时刻!不是头大,是头疼。环境的改变、人数的增多,更是对之前“静听”这位新朋友的考验。感觉一环扣一环。相辅相成。
在我心里定下了:早、练、助三原则。即出教室早一点,练得多一点,帮助多一点。铃声响出教室,广播声音一开始,就帮助孩子们打拍子,老师用右手在空中高高地打拍子,告诉孩子们老师的这只手就是你的左脚(和体育课镜面演示一样)、也是重音脚;整个5分钟音乐都在找问题、找方法、找进步。慢慢的,孩子们就自己用那过度向左倾斜的身子踏步,仿佛在用收获的行动告诉我:老师,我明白这个重音在左脚,这个1也在左脚。我们练习在庭院,二楼走廊批作业的老师们总会找机会和我说:你怎么不知道累的呢?就听见你不停哇啦哇啦。是呀,孩子小,接受能力并没有高年级孩子那么容易,慢慢来,我多说点,希望他们能有点滴进步,给自己增信心。
队列训练可以说是班主任基本功之一,过程中的所有方法和策略都是老师的创新和心血,他们是用班主任的陪伴和嘱咐换来的底气和内涵。时间一久就已经转化成班主任身上的一股力量:定力。没有定力,一切皆空。有了定力,后劲十足。定力或许就是一份责任和一份爱;或许就是无私的奉献;就是一份心平气和。
(三)尊重彼此,方能补短
(PPT点视频)虽说手把手地带了一个多月,一(1)班孩子们,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都是如何懂事、乖巧,大场合淡定。不过,有种细节,只有每天相处最多的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熟悉了新环境、新鲜感过去之后,同学之间的摩擦开始增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拿来报告老师,地上到处铅笔削、尺子、小碎片纸头。班主任找到任何一位同学,对方定会说出一长串的理由、借口。到最后也没见说自己不是,但往往错都在自己那儿。
经过观察,光有“静听”这位好朋友,还不够,少了些什么?那就是“尊重”。
也是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孩子在我找他谈话之前,突然爆出了一句话:“对不起,我错了。”瞬间,感觉他在成长,在收获。
《吕氏春秋劝学》章节中有这么一句话:疾学在于尊师。指一个人要想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重老师。比喻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的得到知识,收获成长。
师生之间如此,生生之间更要如此融洽相处。班级里,凡是遇事,有个不成文的口头禅:“对不起,我错了。”真的很打动人心,让人瞬间冷静,促和谐。
从2018年初的毕业班,转换到如今的起始年段,一路得到了各级领导、年级组长、搭班老师等方位的大力支持,一路感觉我也收获着静听、尊重后的丰收果实,心里是种踏实的感受。
班主任是条扁担,一头担着学校的要求,一头担着学生的心愿。""要求"的箩筐里有教学任务、纪律、卫生等等。"心愿"的筐里既有学生想要成为有用人的共性,又有个性构成的难调众口。这条扁担常常被压得前起后伏、摇摇颤颤。所以大家常说班主任工作难。但我觉得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共性还是个性,班主任是调味剂、更是协调员,坚持、执着方能找到那个支点和平衡点,也能做好班主任这条好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