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西安外事学院 723500
摘要:在我国波澜壮阔的璀璨文化山河中,汉语言是其基础部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前景中,汉语言已进入成熟完善期,其可预见地发展空间,不仅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大范围的认可,在国外也被寄予了殷切期望。至此,全球的许多国家在开始引入我国汉语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同步发展我国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多元化特点。基于此,以下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
引言
语言是人类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交流工具,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的流通,在人类生活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生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新颖性、创意性,丰富人们语言输出内容与形式。而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以汉语言文学发展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实现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共发展模式,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创新,能够推进我国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
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
1.1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网络词汇的出现有利于丰富词汇储量,扩充汉语词库
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语言亦是如此。一种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语言的包容力和不断产生及创造新词的能力,只有这样,这种语言才能长盛不衰地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体系当中。网络语言的发展无疑为新的词汇和语素的产生提供了动力,使得语言的发展做到了与时俱进,能够反映社会中出现的最新事物和现象,并将其纳入语料库中,从而丰富汉语语言素材。
1.2创设了愉悦舒心的交往氛围
通过一般性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当中,它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快捷性。这一特征也符合其生动形象性。其次,不少网络语言符号渐渐可以达到表达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程度,当然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以青年人为核心的网民群体中。正因为这样的语言方式充斥着幽默感、诙谐感,所以这样的社会互动形式在当下为我们枯燥平庸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1.3网络语言通过语言重组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表达效果
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和交流人们的意见和想法。有些时候,单一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或语意的传达上总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语言进行完善,或是外语或是数字等,如“拜拜”与“再见”相比,多了一些幽默和风趣的意味,而“再见”则显得有些严肃与正式,“拜拜”等词的长期使用,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能够大大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2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发展的消极影响
2.1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造成了冲击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催生下产生的一种小型团体的交流形式,因此无论是从创造的角度还是从使用的规范程度上来说,都是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的。尤其是在当前网络语言发展如此快速的今天,很多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是很难被大众理解与接受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网络语言中有很多的谐音与同音,这对刚刚学习汉字的小朋友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在认字与识字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2.2对成语学习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四字表达是汉语言体系中的一种相当精炼的表达方式,而网络热词“喜大普奔”却将原有的多个四字成语“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缩写成了一个,让人听了以后不明所以。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汉语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某些新时代网络语言的产生,因为吐槽、搞笑等因素不断被人们使用,尤其影响到了正在进行语言学习的中小学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适当加以引导。
2.3影响汉语言文学本身的意义
现阶段的很多网络语言都是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和汉语言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甚至有些网络语言就是在汉语言的谐音中产生的,使用了一些其他的文字来代替原本的文字。例如,网络语言会把这样子说成“酱紫”,想哭说成“香菇”,难受说成“蓝瘦”等等。虽然这些网络语言是可以表达出文字的意义,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中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汉语言的人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首先,这些人难以理解文字本身的意义,不能做到标准的发音。其次,他们会将网络语言作为标准答案来学习,久而久之,这些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能力会逐渐降低,应用网络语言的频率自然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在日后,这些人在学习汉语言时,难度也是成倍地增加,造成认知上的偏差。
3新媒体环境下下网络语言下汉语言文学发展路径
3.1规范网络语言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消极影响,应以我国法律视角,加强网络治理工作的开展,规范人们语言运用模式,减少一些消极、负面的网络语言生成,净化网络环境,进而使网络语言生成的规范性。网络语言的规范性,可以为汉语言文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推进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同时,规范网络语言,能够减少一些错误的网络用语生成,提升网络语言语用价值,使网络语言能够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风尚,进而实现以网络语言助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良好夙愿。
3.2提高学生对汉语言的重视程度
成年人对汉语言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不会受网络用语太多干扰,但学生则不然,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如果太多地接触网络语汇,将大大影响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针对网络上出现的新词进行逐字讲解,让学生形成对网络用语正确的认识,防止出现错用、乱用网络用语的情况。
3.3规范日常交流中的用语
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所以规范语言的用法也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当代很多青少年在日常交流中习惯性地使用网络语言,所以在书面写作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这就是习惯带来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日常的交流中要对学生出现的一些网络语言情况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进一步加大汉语言文学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让学生们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另外,在网络中的交流,也要以汉语言文学为主,这不仅可以加快学生们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同时还能促进汉语言文学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优势在于其创新性和个性化,让人们在不同形式的学习中感受文学美的韵味,习得更为深切的文化底蕴。但其弊端便是使我国教育制度下的学生群体不能够有自主意识区分运用的场合,最终往往造成落笔成文多为庸俗之句,多为借鉴之语,并无自主创新的思维方式体现。这种网络语言发展不可抑制,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改变也是不可逆的。但正因为不同的群体对于文学的态度不一样,所以我们才更要以客观的立场去接受这种发展带来的优势和弊端。因此,只有对症下药,对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及正确引导,才能避免因小失大。
参考文献
[1]苑鹏鸣.研究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今古文创,2020(45):76-77.
[2]柳润曦.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高考,2019(05):255.
[3]王睿琳.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浅析[J].散文百家,2018(11):14.
[4]林洁.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J].情感读本,2018(27):40.
[5]张东.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北方文学,2017(1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