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剑锋
四川省剑阁县公店小学校 628316
摘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以学生作为研究素材,将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学研究的首要对象,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和家庭环境等多个角度入手,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引起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差异性的分析,注重对学生的研究,注重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小学语文课堂需要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依靠分层次的方法对不同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和动力。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因材施教问题。
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共同参与。学生的兴趣所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动力,如果出现学生不喜欢读教材或者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状况,要避免使用强制手段甚至是压制手段,避免动不动就让学生找家长,避免对学生实施惩罚行为。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尊重,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让学生在学好功课的基础上可以兼顾自身的爱好。例如,对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这项任务时,给予学生自由活动时间的奖励,让学生能够实现双向满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区别设置课程,合理进行考查。当前,考试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其在检验学习水平的同时,也能给教师今后的授课方向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次考试的方法,将语文考试试卷按照难易程度分出A、B等不同层次,A卷正常水平,B卷多设置一些基础知识题。立足于学生实际,因材施考,使每个学生语文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争取做到以考促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学生层次,科学设置课程。学生基础各有不同,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充分进行摸底调查,对学生分类别编组,进行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授课,其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分层次授课主要分为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授课。在分层次教学前,需参考对学生的摸底调查,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之后,在了解学生的共同点后还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要对后进生多辅导、多提问、多启发以及多练习,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兴趣;可以让学有余力、思维灵敏的学生试着解决部分有较高难度,富有思考性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较高的题目,以使其能力更上一层楼。在教学形式上要将分组讨论、个别指导以及集体教学相结合,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掌握学习需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就必须要先充分了解“材”的实际能力和需求,为此教师必须要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基础措施,教师要能够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行为设计,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语文水平,通过课前小测试或者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来对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有所掌握,以确保自己所设计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的知识水平范围内。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了解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学习态度,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以求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认知,通过课堂趣味测验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其作为课堂设计的主要指导内容,确保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被学生所理解,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开展兴趣教学模式,增强课堂体验。“开展兴趣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目标。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采取兴趣教育模式,就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原则,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课堂上被激发出来,那么“因材施教”目标的实现就更进一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以便能够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工作。
实施生活课后实践,培养应用能力。实施生活课后实践,能够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予以培养,这对于“因材施教”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作业模式,多设计一些以生活化内容为基础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得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基础。例如在寒假期间,我会为学生布置“写对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给家里写一副对联,让学生可以真正的体验到语文知识对生活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课后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完成与其学习能力相符的课后实践任务,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能力层次,注重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状况,注重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