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辩论式学习”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罗旋
[导读] 数学思考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

        罗旋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思考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培养数学思考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辩论式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在“你答我辩”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辩论式学习  深度学习  师生互动



一、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而有效的学习是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思维碰撞的互动过程。
        当今,小组合作、互动对话式的教学得到广泛的推广,给学生有效学习带来了生机。然而,在目前这些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中教师不停的“讲”“问”牵制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太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互动对话往往只是教师和个别学生或少部分群体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
        3.学生小组交流只是少数人在讨论,多数人在闲玩,没有深入思考的过程,无法进行思维的碰撞,达不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辩论式学习”的形式
        所谓“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而“辩论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为特征,让小组或全班学生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某个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辩驳,从而学生能够在辩论中主动学习知识,并达成一致共识 。“辩论式学习”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模式,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学生辩论式学习的课堂,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组织,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进行思考辩驳。辩论式课堂学习的具体模式如下:
        
       

三、辩论式学习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
    数学学习中,思考是最基本的能力,不爱思考或不会思考的人是很难学好数学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关键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辩驳,一旦学生思考了,他就会有收获。很多的数学问题经过思考推理过后,答案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1.学生对混淆知识的辩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对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运用,而不仅仅是记忆。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些概念意义相近却本质又不同、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区分。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来理解它们的异同,辨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把两种概念进行准确的区分。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理解概念的实质。
【案例描述】北师版五年级5年级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片段:

        学生通过不断辩驳和借助主观图形的演示过程,最后达成共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面积变大,因为长方形的宽比原平行四边形的高要大。通过这样一种辩论式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思考面积是否变化。如果是变大,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不变,原因又是什么。最后学生们在这一个易混淆的知识点上让学生能够有清楚的理解,同时让开始持有错误观点的同学也能有一次更深入的认识。俗话说的好“道理不说不清,知识不辨不明”。
2.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辩论,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对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比较优化,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对不同方法运用的辩论,每一位同学都会对自己的方法有独自的感受和思考,生生之间进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展示出不同的思维结果,比较总结出最优方案。

【案例描述】北师版五年级下《分数除法二》教学片段:

        通过这种辩论,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出正方将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可以更好的理解并判断它们的关系,反方直接记住被除数、除数和商三者的规律,在解决问题中亦能很好的派上用场。

3.学生对教学重要问题的辩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必须要抓住或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学习时往往会遇到普遍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充分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材料,通过学生间的辩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对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
【案例描述】北师版五年级下《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尝试,发现不同的结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并发现,所有结果的都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得出,最后学生通过辩驳,发现体积的确与长、宽、高都有关系。这个时候老师在总结性的提出,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深度认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总结
  虽然辩论式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得意之处,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1.辩论中,所有学生都在参与,但是往往答辩的学生只有那么几个人,其他都在充当观众,而充当观众的那些学生对问题是否有思考,以及思考是否深入还有待商榷。
2.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肯定,喜欢随大众,而怎样让这些学生也能产生自己坚定的思考立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很容易被别人错误的观点给打败,他们可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无法通过语言准备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严育洪《课堂高点:学生思想的生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3.马晓露《让辩论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2013年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