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   梁仁彬
[导读] 建模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授课中应做好基础知识讲解,使其准确记忆的同时,不能死记硬背,应知道知识的来源。同时,积极创设相关问题情境,进行针对性训练,不断积累与掌握建模技巧,实现高效、快速解题。
        梁仁彬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中心学校  
        摘要:建模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授课中应做好基础知识讲解,使其准确记忆的同时,不能死记硬背,应知道知识的来源。同时,积极创设相关问题情境,进行针对性训练,不断积累与掌握建模技巧,实现高效、快速解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参与探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不仅重视教学的结果,而且也要关注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概念、理论和公式都是从现实生活原型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中的模型。
        一、数学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途径,包括抽象的数学字符、数学公式和程序图案。它能解释一些客观的现象,预测未来世界的发展规律,掌控某种现象的发展动态,并且提供最好的解决策略。抽象和提炼数学模型的过程即数学建模,这是数学的灵魂。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把数学内容与其他科目内容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早期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数学实际应用意识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关注。
        二、建模策略
        1结合教材,灌输建模知识
        授课中应改变以往只重视数学知识讲解的做法,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数学模型,以及建模知识,使其积累一定的建模专业知识,为更好的应用做好铺垫。一方面,制定明确的建模教学目标,从整体上研究数学教材,总结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模型,并在课堂上加以介绍,使其对数学模型有个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结合具体例题讲解,使其感受数学模型的具体应用,认识到数学模型的重要性,更加认真、自觉的投入到建模知识学习中。
        在讲解“分数除法”知识时,可为其讲解相关的计算模型。教材中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总结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为加深其理解,可引导其构建相关模型,即,设分数为 ,对应的计算过程为: ÷c= × = 。为使其更好的应用该模型,可讲解以下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已行驶41 千米,还有全程的 未行驶,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对该例题设置的情境较为熟悉,但对于刚学习分数除法的学习而言,往往不会应用所学导致解题出错。通过数学模型讲解,使其更好的认识分数除法计算的具体过程,降低其理解难度。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占总路程的1- = ,因此,A、B两地相距=41 ÷ 。根据所学的数学模型可知,41 ÷ = ×3=124千米。多数学生在计算分数时的出错率较高,授课中通过该模型的讲解,可明显提高分数计算正确率,更高的解决分数类型的试题。


        2让小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建立,有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
        我们都知道数学这个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也将用于到生活。因此,小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到这一点,从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这样让小学生可以贴近的生活。不仅仅生活的问题,还有自然、社会、文化的数学有关的问题因素都可以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这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小学生感觉到数学这个学科的真实性、可操作性、有趣性,也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引入课堂的实际问题,有些小学生也有亲身经验,让小学生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就是一个数学的知识点。比如在上平均数这个数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这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一道数学题举例:一共100分,让八位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四人得分分别为70、90、90、80;第二组四人得分为80、100、90、70,教师可以问那组获胜,为什么?这时教师将第一组加了一个人的分数为100,那这时又是那组获胜,为什么?这时就是第一组胜利了,可能也会学生有疑问为什么,不公平,第一组多了一个人,教师可以明白的学生告诉大家这是利用了平均数进行比较的,小学生通过了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课堂教学引入的这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出平均数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小学生通过实际的问题情景中抽取了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3多参与数学模型建立的实践
        我们都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既然如此,何不让学生尽量的参与到数学模型的建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应该把怎样建立模型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启迪学生充分思考,看到实际问题就应该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在生活中,学生还应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過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列举一些数学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建立模型解决,最后再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对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尽量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建模方面的潜力。
        4参与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知识抽象难懂,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构建数学模型,有效开展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够构建数学模型,掌握多面性面积公式的要点,对知识记忆清楚,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以便达到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实现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思想作为数学学科教学的精华,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加有利于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摆正自身的教学态度,明确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具体来说,教师要注重数学符号的利用,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以此来积极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使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素锦.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75.
        [2]俞挺.培养数学建模思想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以“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