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举飞
四川省广元市上西中学 628001
古诗词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是中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古诗词的教学,历来也是一线教师经常探讨的话题。笔者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形式理解一下词句意思,揣摩一下其中的思想感情,然后背一背,而很少通过鉴赏训练让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当然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这里,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老师在教学中理念不先进
老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深刻影响着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虽然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新的教学思想也在逐渐被推广,但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所在并不充分了解。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通过对古诗词进行教学,然后将考试成绩得到提高,充分掌握一些套路性的语言进行应对考试已经是达到了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在意的是考试所运用的方法,而不是学习诗的美和真正的体味诗词内涵。由此可见,美学思想完全没有贯彻到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如此教育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得不到锻炼,又何谈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呢?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就变得枯燥无味,学习也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
1.2初中学生没有基本的文学功底
唐诗宋词元曲,历史悠久,意义深远。在这种文化的耳濡目染下,使得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能够熟练地背诵一引起古诗词。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文学积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家长和老师也比较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学生没有基本的文学功底,在积累以及品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2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策略探索
2.1让美感充满古诗词教学的过程
古诗词也有其美丽的韵味所在。如果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的韵味之美,那学生就很有可能对古诗词产生极大的兴趣。一篇文章的基调往往被定在开头,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的开始,引领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那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完美开头。想要对古诗词进行韵味教学,首先要求就是语文老师应该对古诗词进行解析,只有当老师将诗文看透,才有可能体会到美感所在,才有可能将美表达出来,进而传递其美感所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教学工具也日益更新。而多媒体教学也日益蓬勃发展,老师可以将古诗词内容做成吸引学生的课件,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营造出美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接受学习古诗词的愿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取短的视频,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示出诗的魅力,比如在对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鉴赏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播放一段音乐或者相关视频,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朗读,从中体会诗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2引领美感的培养
老师在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过程中应不适时机加以引导,让学生和古诗词产生不可名状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1)朗读古诗词感受美。朗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诗的体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产生对诗的认知感。所以在古诗词的教程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有效的预习可以高效的学习古诗词,而预习过程中,熟读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所以老师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这首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对其中描述的画面产生联想,感受诗词之美。比如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的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和燕子啄呢衔草营造新巢的早春场景,进而体会到诗人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2)学生主动鉴赏古诗词。当老师对古诗词内容进行讲述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诗加以鉴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鉴赏能力,对古诗词讨论、评价,并就诗中经典的句子共同评析。学生不仅自己发挥了鉴赏能力,而且能够在老师点评之后得到更深程度的理解,还能够对诗进行美的发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学习时,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相互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主动体会到这些景语实则都是情语,学生就能自己揣摩出鲜明的画面对比是反衬“天涯”人的思想愁绪。(3)创作古诗词形成美。学习之后应该加以训练,当然这是在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一定锻炼之后。在创作的时候,老师应该先给一个创作的标题,然后再给予他们引导和点拨。学生可以对原有的诗词进行模仿,然后才会产生新的创作。创作的过程中是逐渐深入的,不会一蹴而就,可以试着让学生学会用一两个词语来奠定感情基调。
2.3课外进行鉴赏素养的培育
语文素养不是短期成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由此可见,课外的扩展阅读和学习以及记忆就必不可少了。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布置古诗词的学习与创作,假期时间家长也要让孩子养成阅读古诗词的习惯。另外现在的互联网逐渐发达,老师在每讲解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可以带领着学生进行更多的扩展阅读,不仅仅是看诗,还要学习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学生只有融入到诗人背景的条件下,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其中的内涵。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时候,对于前两联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作者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背景,才能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体会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才能读出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以及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明白了作者的心思,就会真正的与作者产生共鸣,才有可能真正而切身的体会到诗词蕴含之所在。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竞赛活动,让老师和学生同时参与其中。竞赛内容可以根据教学课本来进行,可以开展一些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以及古诗词鉴赏活动。还可以举行一些古诗词创作交流会,邀请一些对古诗词有研究的人,让他们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与交流。
综上所述,传统古诗词和鉴赏教学的融合必定会成为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式。将鉴赏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形成了他们的鉴赏观念,让学生充分发现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希望能有更多的一线老师关注这个问题,进而产生出更好的理论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