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3期   作者:李海燕
[导读]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及时培养并且激发出学习兴趣,有助于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出有趣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动力。
        李海燕
        四川省剑阁县义兴小学                628300
        摘要: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及时培养并且激发出学习兴趣,有助于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出有趣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动力。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教学是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教学优化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笔者现将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阐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兴趣。教学课堂上的互动包括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間的距离,最重要的,可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疑惑进行及时地讲解指引。例如:在教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身份上的“互换”,让学生体验从老师的角度去分析、观察问题,去体会教师想要传授的文章主旨,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也能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小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可以就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出来的不同观点进行小型的辩论比赛,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相互配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活跃思维,主动去学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无论作为对手还是队友,相互提升,增加感情。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兴趣。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所留的作业应该精简,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平时学习的负担,还可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成果。例如:布置趣味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新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记录在下发的卡牌中,次日交上来,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课外活动激发兴趣。除了课本知识的讲述,教师也应该多组织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以此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并且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和社会感受力。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建读书角,并且设立轮换的“图书管理员”,定期组织同学进行读书会,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很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接受教学知识,教室应该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育人”和“传授”,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启迪者和导师,为了能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掌握程度都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同时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虽然小学生对身边的知识、常识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是由于其阅历不足、年龄偏低,导致小学生对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容易产生误解或者偏差,也会增加其课堂吸收和理解的困难。教师对语言魅力的感悟一定是优于学生的,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每堂课程的教学目的,运用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结合动作表情等语言,给学生营造出相应的情境和氛围。例如: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从网络资源中寻找出相关的事例借以辅助,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相关动画视频、网络上的真实感人故事或者讲述班级中的相关感人事例,把学生引入到课程的教育之中。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触景生情或者感同身受让自身的认知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接受书本中的内容,掌握课文所要表达出来中心思想。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让小学生将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把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具象化,加深了其记忆能力,最终从此找到学习的兴趣以及动力,让教师有效地达成课程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单方面地灌输知识,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无法对语文产生兴趣,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开放式的,书本中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需要立体化,才能被小学生切身认识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人生认知的启蒙课程,它关系到小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所以,想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为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以此来刺激小学生的感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体态语言进行心理暗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巧之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这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体态语言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师板起面孔说教,学生会感到害怕。而对于富有亲切力的教师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表现也积极,愿意和教师交谈。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们极大的鼓舞。当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报以赞许的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吗?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并且不断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并且保持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进而培养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得课程能顺利进展,学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