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英
义乌市北苑小学
【内容提要】新课程下的复习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和延伸,应用知识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是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复习得到不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上好复习课呢?下面,笔者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的教学案例为载体,深度挖掘教材,巧妙导学,构建起全方位的知识网络,沟通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探寻图形单元复习课的模式,为今后复习其它图形教学的研究夯实基础,积累素材。
【关键词】精准导学 单元复习 图形教学
复习课旨在将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通过复习理清知识间横向及纵向的联系和发展,形成知识网络,防止“冷饭重炒”现象的发生。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一线教师为了复习而复习,先牵强附会地回忆单元知识点,然后以大量、机械地重复训练来代替系统的复习和整理。虽然实现了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熟能生巧”的即时效应,但也带来了数学思维上的依赖和情感态度上的厌恶等不良反应。
一、教材重构,导知识生长点
翻阅北师大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教材首先通过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接下来就是安排了一个练习四,共十三道题目。这部分教材并没有将两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一些细节内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根据需要自行开发一些具体实用的课程资源。材料之间零零碎碎,知识点之间联系松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结构设计上,笔者重组教材,安排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有人说,数学课堂的全部魅力在于思考。作为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钻研,以不改变编者意图为前提,再度开发教材,深度探寻教材的价值。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而且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说,教材的价值,在教师的引领和重组下,重新获得了丰富和拓展。这样一处理教材,明显觉得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增强,内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二)了解起点,导最近发展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此,必须设计一张前测卷,了解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对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前测,及时发现问题。从学习基础调查卷的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利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这节单元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已有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在基础训练之上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自主梳理,导能力提升点
1.激活情境,导出知识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渴求、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单元复习”课大多以练习为主,很少创设情境,即使创设了情境,也只适合几个习题,感觉为情境而情境,习题和情境勉强地凑合在一起,作用甚微。因此笔者创设用玻璃拼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情境。
本节课中利用玻璃拼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情境自始至终贯穿于整堂课,一气呵成,循循诱导,时刻为教学活动服务,时刻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学生趣味盎然,注意力自始至终都集中在课堂上,他们都觉得这么小小的4块玻璃,能变化出这么多类型的题目,太神奇了。看来学生需要新鲜的刺激,这个刺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边导边梳,建构网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因此,单元复习课应在学生充分回忆复习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合理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单元复习课”中,笔者利用4种规格的玻璃拼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选择玻璃的活动过程,再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因为玻璃的正确选择是以特征为基础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他们脑海中零碎的知识整理成网,建构起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知识网络。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积极的,他们在动手拼组的同时,努力地在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随着课件的演示,将记忆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自然而然地整理成网,深深地映入脑海中。
3.边导边练,突破重点
复习课的练习,一要能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二要加强对比、辨析,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精确分化”“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故单元复习课的提升练习,应根据复习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及思维含量的习题,不仅要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单元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要少而精,能“温故”而“知新”。复习课内容多,时间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地复习。
利用拼组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切”和“拼”,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生了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习题的功能。
4.边导边思,总结梳理
著名的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能创新。
在“以导促学”的理念下,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课”的进行导学性设计,它把教材按照课型、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真正体现了导学、导思、导练。我想在小学阶段平面图形、圆柱和圆锥等等图形复习课中,亦可以按照这样的几个环节进行设计,这样的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思考!
眼中有彼此,心中有世界!有思索,必有创造,将以往的教学经验再思,再造,你将会踏入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另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张静.复习课教学新探[J].小学数学教师,2013年第7、8期
[3] 先华锋.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复习课.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