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让低年级数学教学趣味横生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3期   作者:  何霞
[导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有限,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些数学题纵使教师苦口婆心,学生依旧“云深不知处”。
        何霞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彭溪镇中心小学  620860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有限,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些数学题纵使教师苦口婆心,学生依旧“云深不知处”。即使做对了,也常是依样画瓢,题型稍一变化他们又无从下手了。
        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题意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对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我尝试着将这类数学题目结合简单的小实验或直观演示,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该方法具有时间短、收效快的特点。现举三例如下:
        例1、工人师傅要把一根圆钢锯成4段,每锯断一次要用时9分钟。全部锯完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本题的难点是理解锯成4段只要锯3次。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进行撕纸模拟实验,结果一目了然。到了二年级碰到该类题目时,很少学生在解题时再会发生错误。如果一年级时未做实验模拟,二年级再用撕纸模拟实验解题仍可补救。
        例2、一根长绳折了两折后,量一量长度是5米,请问这根绳实际有多长?
        该题的难点是对“折了两折”意义的理解。我就让学生任意选择一根绳子动手折两折,并演示正确的折法。学生动手操作后真正体会了两折的含义,自然地消化了难点。


        例3、母鸡有8只,公鸡的数量是母鸡的3倍,公鸡有多少只?母鸡和公鸡共有多少只?
        正确列式:8×3=24(只)   24+8=32(只)
        由于学生对倍数概念模糊,经常在第二步出错,列式为:24+3=27(只)。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母鸡用小塑料棒取代,公鸡用小圆片取代,通过实际摆放领会题意,理解倍数概念。更好的方法是:引入倍数的概念时就用学具模拟,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难点,避免错误。
        上面三例表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以为低年级题目简单,学生容易做对,就忽视直观演示或操作。
        2.    像倍数、等分、包含等概念引入时,最好能结合实验操作进行教学。
        3.    实验操作应保证人人参与,大面积实践,切忌一人演示、众人观赏。
        4.    实验操作学具只要适合,可任由学生选择,无须作统一规定。
        5.    实验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先假设结果,再用实验验证;也可以先实验后得出结论。
        6.    实验操作后的结论应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不必直接灌输。
        总而言之,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但给学生独立思维开辟了空间,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又能使学生学会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初步技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