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看一看 更见思维深处——强化回顾与反思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3期   作者:李嘉雯
[导读] “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李嘉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中心小学  528231
        【摘要】  
“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多渠道地引导学生验证结果的合理性,提高思维广度;引导一题多解,比较优劣,拓展思维宽度;引导学生养成纠错分析的良好习惯,增强思维效度;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再次深度思考,提炼升华,指向思维的深度;强化回顾与反思,把数学思维推向更深处。最终,让学生掌握回顾与反思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等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 回顾反思   思维广度 思维宽度  思维效度    思维深度

【正文】
        《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当中,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养成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等良好的品质。”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着重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的过程,推导出结论,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然而,不少教师忽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具体表现于:解决问题后,没有引导学生检验的意识;不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够深入,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引,没有引领学生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不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错题,分析错因,导致一错再错。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多渠道地引导学生验证结果的合理性,把数学思维推向更深处,实现再次飞跃。针对上述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阐述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促进思维发展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反思验证,提高思维广度。
课堂上,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实践观察得出问题的结果后,教师常常急于对解题结果进行判断与评价,接下来是总结归纳。这样,从解题直

接过渡到小结显得较浅层。在小结之前应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引导验证不是简单笼统地要求他们自己认真检查或重做一遍,因思维存在定稳,个别学生,即使他们重复多做多几遍,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另一种 思维去再次思考,让他们掌握检查的方法与技巧。怎样有效引导这些方法与巧呢?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再次投入思考当中。接着,让多个孩子分享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与指引。在这期间,师生,生生思维获得碰撞。最后是教师的“画龙点眼”。
         例如,笔算114×21的结果后,可以这样引导设问:“你觉得这个答案合理吗?你是如何判断结果是否合理? 你是方法是....?”学生分享方法:
         

        
        接下来,教师对敢于分享的同学给予肯定,总结验证合理性的方法有:估算法、逆运算、看末位、折分法。并对每一种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引。如某些方法只能估计结果的范围只能筛选出不可能的答案,而不能百分百肯定范围内的答案是正确的。可以多个方法同时比较看看。还可以引导学生检验时先用方法(1)、(3)进行初步验证,如计算的结果在估计的范围之里,才有必要用上(2)、(4)(5)进行验算。否则,就已能快速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这样的多种验证方法的呈现与对比,孩子的思维广度将会大大扩宽。知识无形中得以串连,有利于知识之间的沟通。简单的一道计算题的检验方法串连了估算、乘除法的关系,除法计算、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知识,让一个个零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孩子感受数学的联系美。再者,孩子的数感培养一直都是我们教学的短板,然而,此处通过引导孩子引导估计计算结果的范围,渗透了对孩子数感的培养。像这样,用估计范围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长期下来,数感自然逐渐形成。
二、一题多解,拓展思维宽度。
        数学问题得以解决后,不仅对结果进行检验,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鼓励一题多解,在一题多解当中求同、求异。求同是为了证明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求异是为了改进不足,对方法进行筛选与优化。
        如,解决“一套衣服300元,裤子价钱是上衣的,上衣和裤子的价钱分别多少?”此题方法有很多,然而学生普遍使用的解题方法是列方程,把上衣设为x元,得出方程:x+x=300。从而得出上衣是180元,裤子是120元;检验时一般教师会引导学生用代入法,把上衣180加上裤子120元看看是否等于总价,再看看计算一下裤子的价钱是否是上衣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其它方法:
       
    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方法的回顾与反思,呈现回顾多种解题思路,通过引导对比交流,得方法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再通过算理分析,证明各方法的可行性。此外,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说说在多种方法当中,自己的更喜欢哪种方法,并沟通各方法之间的联系。上面几种方法涵盖了:求单位“1”的量,比的意义与应用,比例的意义与应用,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等知识。而得出不同的方法源于对“裤子价钱是上衣的,”的多种理解(见右图),这其中隐藏着分数、比、比例、除法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从一个切点发散到一个知识网络,整体地把握知识体系,从而拓展思维宽度。
三、纠错分析,增强思维效度。
  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不应只停留于教师堂上的引导。应把这种思维模式
拓展到课外作业与日常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平时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收集与整理,学会自我反思,分析错因,小结经验方法。从而获得提升,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刚实施时,学生无从入手,教师可以通过适当作出示范,多鼓励学生,展示优秀范例,将好的地方进行放大评析,让孩子不断改进。












    上面展示几个孩子的有关整理错题的作业,尽管有不处的地方,但孩子在长期尝实践与互相取长当中,学会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整理收集错题,如画图,举例子,方法小结,错因分析……,在此同时,他们对此部分的内容有更深认识与理解。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受益终身,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效度。
四、设疑辩析,指向思维深度。
    在学生成功地解答好一道数学问题之后,不能就此结束,应进一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举一反三,提炼其中的精华,发现规律,抽象出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环节中,让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让学生进行辨析,指向思维的深度。
        如,教学外圆内方,学生已计算出半径是1m的外方内圆中的方圆的相差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半径有序地进行扩大到2m,3m...多枚举几个数据,让学生计算对比。找到规律。进而,逐渐地过渡到设半径为“r”,结果该如何表达,最终获得计算外圆内方的公式可化简为1.14r2,并引导他们计算外圆内方时可直接用此公式进行计算或验证。这其中渗透函数思想与推理思想,学生从有限思维过渡到无限思维。
        
       
综上所述,反思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能促进孩子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回顾与反思,把握住时机,留给学生反思的时空,引导学生掌握回顾与反思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学会反思性深入思考,爱提问敢质疑,举一反三,善于提炼总结,最终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目的。
【主要参考资料】
[1] 《 数学课程标准》
[2] 《小学数学教师用书》
[3]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