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雅洁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曲斗小学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也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的魅力在阅读课中体现,阅读的价值不言而喻.小学生处在个体成长的黄金时期,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精神世界,拓宽眼界.为了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研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机,彰显魅力,同时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小学生实现"快乐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阅读是开启孩子们通往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陶冶情操,认知到大千世界的美好,通过阅读学会更好的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是可塑性很高的受教育群体,因为他们有很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往往也是因为这种好奇心,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广泛的无效阅读只会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更严重的会使得学生误入歧途,心生恶念。我们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又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中小男孩捡鱼这一片段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为小男孩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增加作品演绎,促进作品延伸
阅读教学不仅是单一的文字阅读,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情境表演、角色体会等联系在一起,使隐形的文字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文本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存在,而对话的感情只有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才能够进行体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采用文章的语言进行表述,但是需要用表情、语气、动作来表达语言的情境和各样的心情,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再如,在《桂林山水》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桂林山水的核心语言,学生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用相似的语言表达你喜欢的景色,在不同景色中学会运用语言,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精致。
三、培养自读自问,养成阅读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发现问题,理解情感。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展示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由选择阅读文章的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情感朗读的情景和条件,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都得到培养。学生充分阅读后,教师要提出相关的阅读要求或问题,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问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更加善于提问,老师要多问学生看到文章会想到什么,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四、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的让学生走进文本所营造的故事情境,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课前的阅读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充分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目地。通过电影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了解故事情节,比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老师可以播放有关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只直观的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的穷困和窘迫,让学生心生怜悯,才更能体会到小女孩划完火柴后看到的画面,小女孩的愿望朴素而纯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愤慨之情。研究证明,学习是眼耳手脑共同参与的过程,只用脑的学习印象不深且会更快遗忘,所以我们要打造多元化的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读、自问、自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语文阅读中的知识,同时还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品质、价值观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探究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周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21.
[2]蒋文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