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3期   作者:袁翠洁
[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区别对待,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量力而行,防止学生由于不会做去抄袭别人的作业。

        袁翠洁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三中学        266022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区别对待,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量力而行,防止学生由于不会做去抄袭别人的作业。基于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布置分层作业是必然趋势。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本文主要对如何基于学生发展做好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学生发展;?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作业设计;
         一、数学教学在进行作业分层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整体的作业分层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往往拘泥于作业题目的数量上,比如一些教师针对基础不够牢固的学生会布置较少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加大作业量,但是对作业的内容没有进行科学区分,所以很难产生较为有效的分层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第二,作业分层设计缺乏科学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作业设计一定要更加契合特定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分层学生,教师需要设定的分层作业往往是不同的。有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注意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这样就不利于提升作业水平,达不到通过作业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基于学生发展做好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实施
        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做好作业内容的分层设定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作业内容的科学设定,确保作业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效划分学生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通常学习能力较强,有坚实牢固的数学基础;第二层次的学生通常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而且学习态度端正;第三层次的学生整体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数学思维较为薄弱。完成层次划分以后,教师就要积极进行作业内容的分层设定。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针对处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设定一些偏基础的题目,可以涵盖关于SSS、AAS、ASA等基础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把握,鼓励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于做题实践;针对处于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多设计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深入剖析并挖掘出判定定理的相关条件;针对处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作业时,教师需要对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和强化,可以多加入一些更需要发散思维的题目。这样,教师通过全面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就能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水平。


        2. 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做好作业目标的设定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往往更具有高效性和科学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作业,教师布置什么内容学生就做什么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部分教师也没有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考量,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按照预期完成所有的作业,这种采用较为单一的标准控制和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很容易适得其反。学生长期面对较为固定的作业,往往会陷入一种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之中,而且针对那些基础不够扎实、能力不够强的学生,他们由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作业目标之间差距较大,很容易出现抄作业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分析,教师长期使用这种强制性的作业目标设定方式并没有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了更好地优化作业设计,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借助更加开放的模式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设计,在具体布置作业内容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例如,在教学关于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比如有的题目是考查反比例函数定义的,有的题目是考查函数基础性质的,还有一些题目是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函数的应用题。这些题目类型和难度不同,并不是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自主选择。基础一般的学生,他们往往可以选择那些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在完成基础类题目的前提下,完成更多拔高类的题目,可以尝试使用函数的知识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有效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完成作业,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开展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在第二天上交作业,然后等待一段时间以后,教师会给予作业完成状况的反馈,通常是作业题目完成的正确和错误。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整体作业评价模式比较单调枯燥,并没有利用肯定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基础评价和反馈。作业作为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内容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需要教师的及时反馈和科学评价分析,这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领者,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可以借助评分的形式进行客观的测评。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好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在作业分层设计方面的分层不科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科学的作业分层举措: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好作业内容分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做好作业目标设定;开展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22).
        [2]方晶.基于自我诊断的初中数学阶梯式作业设计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