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 马亚迅
[导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小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实用有效、有针对性、有文以化人作用的育人方式,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素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马亚迅
        石家庄市八一小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小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实用有效、有针对性、有文以化人作用的育人方式,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素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形式单一,评价语简单,方法不够灵活,缺乏有效的指导性,停留在浅层次上,很少深入评价内核。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评价
        引言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眼、口、耳、脑同时并用的言语实践活动,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过程。①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朗读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朗读的有效性训练与评价,可以不断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目的地朝向教学目标逼近,以便更好完成教授内容和任务,有助于提升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评价的价值与意义
        1.1提升认识,系统了解朗读评价的价值与意义
        要综合考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贯穿始终。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期训练将会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2建立标准,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
        目前,对于朗读方面的评价没有现成的标准,还处在空白时期,还没有形成评价体系,是被人遗忘与忽视的一个点。朗读越来越被重视,都在呼唤读的回归,但怎么来衡量朗读,学生朗读水平如何检测,并通过评价实现学生朗读的增量,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很少有人研究。所以建立有效、符合实际、可操作的朗读评价体系,对于提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尤为重要。
        1.3多元评价,丰富教师评价语言与专业成长
        多年来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始终主导着教育行为,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也在努力寻求一种新的、有效的评价模式。通过朗读评价的研究,丰富教师多元化的评价语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朗读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评价的技巧
        2.1理解意蕴.感受情理
        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察作者的情意,感受传达的理念。需要说明的是.“有感情地朗读”并不等于“有感情+朗读”。朗读指导也不是简单的“摹仿”或“感情提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全篇富于节律美。如语句的停顿,除了依据标点符号作相应的语法停顿外.还要进行感情停顿的处理。
        2.2准确发音.感受音韵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生动地再现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也就是说,朗读的最本质特征是靠声音表情达意。因此.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首先,进行有效地正音。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自觉地运用普通话教学,但学生的朗读仍存在不少问题.音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拿笔者所处的方言区来说.朗读课文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现象普遍存在。这必然影响表达。影响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感受能力。对于音变现象,注重过程指导,着重引导学生听老师范读,进行朗读比较。在语境中揣摩、体会。感受普通话规范的语音。
        2.3注重朗读训练的形式
        要读懂一篇课文,必然要求反复读,但单调的读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师要设计好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根据课文内容变换不同的读书形式,如可以指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齐读、引读等等。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搞诗歌朗诵会、配乐散文朗读等形式,丰富学生生活。提高朗读水平。
        2.4把握语调,感受节奏
        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这也是造成学生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没有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出现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
        3小学语文朗读评价的基本策略
        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实施,需要我们不断改进阅读内容、方法与评价,尤其是应该把朗读评价作为基础工作、训练重点来抓,用评价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1改革朗读教学方式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学生为主”的理念贯穿其中,尊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与话语。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平等公平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善于和学生对话,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成长。师生共同深入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教师与学生深入文本对话,形成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深度对话、交流、分享,形成良性有效的对话,才能更加透彻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志,这是进行有效对话、有效学习、有效课堂的基础。注重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朗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的预设必不可少,但是课堂中的生成更加精彩。教师要善于发现与鼓励学生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体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引发学生对生成内容的深入思考,将师生对话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精彩,同时也将丰富课堂的容量和内涵,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3.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朗读兴趣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养,而“读”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呢?有效评价、鼓励的语言、赏识的力量、灵活的策略、奖励的举措等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3.3凸显朗读的多元评价语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朗读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评价。”教师要用多元的评价语、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正向引导。
        3.4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坐姿、精神的专注力、情感的饱满程度、每天的阅读时间及阅读量、使用默读、快速浏览、大声朗读等阅读技巧等方面的习惯培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朗读评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要视其文章的题材、内容、表现的情感和手法、教师的风格、班级的学情、学生的特点等而定,不可勉强使用。恰当的评价,让人舒服、让人启迪、让人鼓舞。只有让学生浸染在阅读之中,让学生体验朗读的快乐,学生才能在书中感悟、在书中熏陶、在书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2]何克杭.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3]赵明仁,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4]李慧玲,孟亚.教育呼唤互为主体的交往[J].教育探索,2002,(7).
        [5]古人伏.师生互动准则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0,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