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张明荣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再过度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
        张明荣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  44232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再过度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语文属于语言类科目,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从而更好地借助阅读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时刻认识到学生是阅读课堂学习的核心主体,进而围绕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探究和创设高年级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学习活动。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培养小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组合作的中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还是一种性格培养,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合作中学会分享,是对学生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一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要能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理解。”小学语文教师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活动力度,引导学生试着克服困难,这样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在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小组学生代表积极回答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开展引导式教学,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这一课文中所包含的寓意。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各个小组针对课堂讨论结果再次总结课文所讲述的事件以及所要表达的寓意,在有的小组代表回答:“这一课文主要是想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要具有大胆的探究精神。”还有的小组代表回答:“这一课文主要揭示了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敢于承认自己学时不足的精神,也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敢于探究客观真理的精神,这说明了知识是学不尽的。”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从课文中挖掘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寓意,这也是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意义。
二、创设情境式阅读教学,增强阅读效果
        问题情境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中的课堂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该注意第一课堂的运用。学生会对第一课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以后是否对阅读感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视阅读设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创设出的问题情境符合阅读要求。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多样性,教师除了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目的以及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还要将多媒体,情景演绎等各种方式结合到情境创设的手段中,以此充分发挥不同情境创设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兼顾教学要求,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找到学生更乐于接受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过程。当形成一个良好关系以后,学生才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才可以更加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读物中涉及到的《三国演义》名著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铺垫背景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进而对其中的英雄人物进行综合性评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智力尚未发育成熟,《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方言的句子,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甚至可以在学生取得某方面优异成绩时,组织班级成员观看《三国演义》的影视剧,丰富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分类,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更乐于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男性居多的名著,而女生则更喜欢《红楼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别特征或者兴趣爱好等,将阅读目标进行分组展示,选出适合每一个人的不同的阅读目标,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化,实现班级阅读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名著中的故事进行人物辩论,加强学生对于文章人物的深刻认识,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三、引进生活元素,构建良好语文阅读环境
        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环境严肃是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缺乏语文阅读教学参与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从语文知识层面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忽视了课文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够很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同时普遍采用反复朗读与板书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手段,使得传统阅读课堂教学环境过于严肃,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阅读思维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在现阶段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的有效融合,并通过强化师生互动、丰富教学手段等方法,营造开放、轻松的课堂阅读环境。
        以五年级下册《白杨》阅读教学为例。文章授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感悟平凡生活事物所蕴含的内在品质”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生活元素的引入。在导课阶段,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柳树”“白杨”“松树”的对比图片,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白杨“高、直”的外形特点。在授课阶段,结合课文内容,展示“一排排高大白杨静立于广袤戈壁”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将白杨的外形特点与生长特点与“高大挺拔”“坚韧”“不畏环境艰苦”等优秀品质建立联系。当学生逐渐掌握上述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蜡烛”“红路灯”“铅笔”“香皂”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图片,并说道:“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根据之前学习的思想,你们能够发现它们身上有什么独特的品质吗?”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幅图片,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在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营造更为轻松和自由的课堂阅读环境,从而实现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思维拓展的阅读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给予高度重视,促使语文阅读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佳.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新智慧,2020(22):112+114.
[2]黄章卡.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50):69-70.
[3]陈秋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