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 陈金祥 程海华
[导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陈金祥    程海华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中心学校  
        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当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但从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来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常把多媒体作为了“机灌”的工具,课堂也因此而变得呆板。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本文通过教学小情境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具有启发与借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图、声、色并茂的特点,由形象到抽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的感受、视觉形成鲜明的时空映像,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借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富有情境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既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些抽象的概念,我用动画展示:将蚂蚁爬过的痕迹,用彩线“闪烁”着“移动”,显示出树叶一周的边线。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伸手摸一摸树叶的彩线,这样就变抽象“周长”变成可摸得着的“周线”。在新知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介入,创设情境,既能瞬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又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二、借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主要任务在于能把学生的各种因素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出示动画视频,创设一个购物超市的情境:饼干3.25元,面包1.99元,香肠1.20元,方便面2.00元,矿泉水1.88元,果汁2.90元……然后教师当导购员,学生准备一些零钱来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学生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处理购买物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动手操作加亲身体验,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学得扎实、有效。
        三、借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的阶段特征,运用恰当的多媒体技术。比如低年级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从抽象思维到直观动态思维,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一课时,出示课件梅花鹿、小松鼠、小兔子、小乌龟、蜗牛它们正在跑步的情境图,师问:“谁跑在最前面?谁又在它的后面?小兔子跑第几?乌龟跑第几?”然后激发学生说出“小乌龟前面有哪些动物?小兔子跑在什么位置?”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小动物”出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借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开放性”教学环境
        “开放性”教学环境是由“开放性”课堂空间、“开放性”师生关系、“开放性”课堂生活质量及“开放性”课堂气氛等因素构成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根据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一人一桌或两人一桌,可采用四人一组的讨论形式,这样更便于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空间拓宽了,探究的氛围也轻松、和谐了,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拘无束、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过程中,设计符合教材开放性的课件: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一张复印纸都是长方体,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一个医药箱是长方体吗?等等。

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只有把生活中的实物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物体的形状,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五、借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变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参与教学活动,其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是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主动抓住参与时机。
        例如:教学《玩具店》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含义,把几角几分的人民币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过程,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参与活动。
        1、复习:(1)多媒体出示整数:315、50、106、666
                 (2)指名学生读出整数
        2、将整数改变为小数,讲授小数点的意义,小数点的作用,分组说出小数的各组成部分。
        3、探索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多媒体出示书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读出数字信息。
        4、互动游戏,教师准备一些零钱和奖品,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抓住参与时机,教师和学生归纳小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查看他们的书写练习,听取他们的发言,了解他们、关爱他们,指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享学,在参与中获取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问题;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动手写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而且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主动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主动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此通过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更好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的新理念。
        例如:教学“时、分、秒”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不容易接受,所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情境,认读钟面上那一难忘的奥运会开幕时刻,引入时间单位,进一步认识钟面,让学生自由发言,观察钟面发现了时针、分针和秒针,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闪烁、走动,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然后让学生动手在自己的钟表模型上拨一拨,知道分针走一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1时。体验1时=60分,然后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拨一拨钟面。
        生1:第一个钟面上8时8分,钟面上的时针是指在8时上,分针指到8个小格,所以时间是8时8分
        生2:第二个钟面上时针指向了9时,分针指向了12也就是整时,所以是9时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9时内,分针指向6,也就是6个大格,里面有30小格也就是30分,所以时间是9时30分
        生4:第四个钟面时针指向了9时内,分针指向了9,也就是9个大格,里面有45个小格也就是45分,所以时间是9时45分
        最后借助班级一位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请同学们猜一猜,认一认。(多媒体演示)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写法,并把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近感。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规律,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观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