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对话的提出方式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张计伟
[导读] 师幼对话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师幼互动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张计伟
        (辽宁省兴城市第二幼儿园,辽宁 兴城 512000)
        摘要:师幼对话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师幼互动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传递、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幼儿的深度学习都有赖于平等开放的师幼对话,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中,尤以教学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方式更为丰富,以往师幼对话的提出方式太过单一,幼儿看似回答并无回答,教师看似提问并无提问的对话形式使整个对话显得教条、呆板,缺乏灵活性。而有效的师幼对话不仅可以支持幼儿获得高水平的学习与发展,还能促进高质量教学活动的产生。
        关键词:师幼对话;方式;集体教学
        师幼对话是教师和幼儿之间为解决某一问题提出的,具有双向思维特点的交流方式。其核心指向儿童视角出发,引发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它既要具有平等性、尊重性、开放性的普遍特质,又要具有构建知识、锻炼能力、拓展思维、发生行为的指向性性质。师幼对话贯穿集体教学活动始终,它是高质量教学活动产生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人的素质和能力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准确地提出师幼对话性问题至关重要。
        一、指向领域核心经验的师幼对话性问题
        核心经验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各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和能力。当教师针对领域核心经验提出师幼对话性问题或支持性提示时,这不单单是一个问题,更是一种对幼儿学习上的支持性策略。它有助于幼儿捕捉到行为指向、知识概念;获得思维的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数学活动《圆点排队》,它属于数学领域“模式”这一核心经验。
        模式核心经验要点一: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
        在这节活动中,教师面对这一核心经验,提出对话性问题。引导幼儿识别排列中的圆点的规律,找到存在于这个模式结构中的核心单元。
        问题1:接下来会排什么颜色的小球?
        问题2:你发现小球的排列规律了吗?
        模式核心经验要点二:识别模式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归纳概括。
        问题3:这些圆点是怎么排列的?接着应该排什么?
        问题4:你能接着排出两组吗?
        问题5:几个圆点躲起来了?你能帮忙补上吗?
        问题6:为什么要补上这个颜色的圆点?
        教师正是针对“模式”核心经验,准确地提出了对话性问题,才使幼儿在观察、讨论与操作中清晰、简单地实现了知识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围绕教学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师幼对话性问题
        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宗旨的。教师设计的提问,一定要具有适宜性和适时性两个特点。
        当教师希望幼儿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加深理解或掌握核心知识的时候,就要采用针对教学内容或具体事实进行提问的方式。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复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重点与难点。


        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变得一样多》中。教学目标 “尝试用添上或减去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在操作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体验两组数量之间多与少的关系。”
        围绕活动内容和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提出对话性问题:
        情境一:大象运木头(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
        问题:有4堆木头,必须要把这4堆木头全部运走,但是只有3头大象,怎样才能使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让每一堆木头都有大象运呢?
        情境二:大象运球(感知3和5之间的关系)
        问题:现在球有3个,大象有5头,谁多谁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怎样才能使大象和球的数量一样多呢?
        三、支持幼儿开展操作与探索行为的师幼对话性问题
        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已有能力、经验水平,设计了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的实际行为实施着教学预设,但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会为幼儿规定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而是开放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活动资源,逐渐实现主动的、探究式的、挑战性的学习,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例如大班体育活动《渔夫捕鱼》。
        游戏一:第一根绳子放在地上,第二根绳子拉高至4个轮胎高度。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通过渔网?
        游戏二: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通过静止的“渔网”,并躲避渔夫;
        游戏三: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通过移动中的一条渔网、两条鱼网;
        四、发展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师幼对话性问题
        师幼对话,一定是因一个具体、真实的问题产生的。而当面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时,教师要提出适宜的问题,引发幼儿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提供资源和方法的方式,支持、鼓励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大班绘本活动《一寸虫》中,教师提出了对话性问题,支持幼儿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1:谁先来说一说你想怎样运用一寸虫来进行测量呢?
        问题2:请你跟身边的伙伴两两合作,运用“一寸虫”作为测量工具,用自己的方法来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问题3:现在谁能再来说一说一寸虫是怎样为知更鸟的尾巴进行测量的?
        师幼对话性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回归了儿童视角。幼儿的答案,或在操作中、或在讨论中、或在探究中、或在生活观察中获得。无论哪一种方式,儿童在其中始终是自由的、快乐的;是专注地、积极的!师幼对话性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可操作的情境,推动了集体教学的高质量完成,也支持了幼儿获得高水平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飞.班本化课程实践中师幼对话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托幼,2020.6A:22—23.
        [2]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20.02:68—69.
        〔3〕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