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厚华
竹山县得胜小学 湖北省十堰市 442216
摘要:伴随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下教育工作探讨的重点与热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数学活动的开展与思考,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形成对于小学课堂数学活动的实践行为,优化小学课堂数学活动的组织结构,促使数学活动在满足小学生基础认知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有序开展,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活动本身就是儿童的天性与兴趣所在,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活动的单一理论课程不仅会约束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还会促使学生消极应对学习,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时,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形成数学活动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教学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对于学生形成能力上的锻炼,为学生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数学活动分析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行为,小学课堂数学活动就是建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行为基础上,展开的具体的教育活动。因此,对于数学活动形成认知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数学学习。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学习的要素分为四个方面,数学能力、数学行为、经验结构以及数学品格,其中经验结构代表着数学中的概念、逻辑关系、规律等内容,影响着数学能力、行为与品格的实现。而数学能力则是指具体内容对于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如抽象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几何能力等等;数学行为上则包括学生在面对问题式的思想、策略、方法等内容;数学品格代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学习态度等内容[1]。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开展的基础,通过数学学习开展对应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获取学习要素,形成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的借助现实情境,实现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加工与分析,从而获取新的经验。而数学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于理论分析、逻辑验证的学科,因此思维活动是核心,实践活动辅助思维活动。数学活动的开展根据开展流程与形式,要形成从内容、主体到目标、任务、工具等多个方面的设置,来保障活动的有效性。
此外,数学活动的开展要遵循三个基本特性,首先是情境性,数学活动本身就是在通过数学学习,建立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情境,通过思维与行为进行理解与应用,进而获取新经验、新结论的过程。因此,情境性是数学活动中的基础特性。其次是建构性,数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输入与输出的活动开展,应当具备一定的建构性[2]。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为学生营造现实问题,促使学生形成生活化思维与认知,逐步将陌生未知的内容纳入自己已知的逻辑结构中。最后是互动性,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小学数学活动的开展中,由于学生主体年龄小,缺乏自控性与自律精神,因此需要教师引导,所以数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具备师生互动行为,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基础上,形成群体化的知识建构,完成思维与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二、数学活动具体实践
数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在对于学情、学生年龄特性、心理等多要素的把控下,形成个性化引导。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数学活动设计及开展的具体价值的体现,而学习目标的恰当与否也直接决定了数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设置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完成学习行为[3]。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数学目标的设立应当是“经历由特殊到一半的认知过程”,而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首先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学习、推理、验证过程,其次在计算过程中自主生成对于三角形这一形状的扭转、拼接的想象,再次基于数据支持,合理演化,最后形成认知,促使知识的把握,形成空间、推理、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与提升。
(二)活动任务
在目标的引导下,应当开展有效的活动任务以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同样以上文中提到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展前,可以先设置一个核心的活动任务,如画一个三角形,并规范其长度单位,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于三角形面积的有效计算。
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分析,如三角形的类型,如何进行低、高、面积的计算,怎样拼接三角形能够达到省时省力的计算效果,等,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在任务驱动下,形成竞争意识,完成对于三角形面积的实际思考,进而形成论证过程,强化自身的理性精神,形成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4]。最后,在现有数学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形成教学衍生,如长方形、梯形的面积分析,贯通知识体系本身,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学习新理论,形成不断前行的“学习开环”。
(三)形成思考
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思考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知识体系的认知、加工,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探究的学习过程,并完成知识迁移与知识应用。因此,教师要强化对于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如形成问题驱动,不断的抛出新问题,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形成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内部消化知识,获取“经验值”。不断“升级”,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积极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是小学课堂上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过程,而具体到实际中,则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数学活动目标,优化活动过程,结合核心素养视域,形成对于学生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提升,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陈琼瑜.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9:63.
[2]陈涛.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课堂呈示行为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9:49-52.
[3]吴存明.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让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20:63-66.
[4]毕文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