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雪根
东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省东阳市 322100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基于此,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与创新的不断发展,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变得十分大热,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成为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使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展开分析与讨论,并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以期促进中职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最常用的就是利用生活元素构建教学情境,以为学生营造熟悉的环境,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续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概率初步”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古典概率的特点及公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跟人打赌过抛硬币落地后是正面还是反面呢?”“赌过。”“那是正面朝上的时候多?还是反面朝上的时候多呢?”“都有。”“你想知道怎么计算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实验,看一看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分别为多少?”这样的情境创设立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纷纷集中注意力随着教学活动思考,既能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又能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高效落实。
二、结合生活因素,突破教学难点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点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如果能结合生活化元素给学生讲解难点问题,便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更好、更快速地掌握知识,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角的概念的推广及其度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等,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直接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所以我就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元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时钟作为教具,先让学生观察时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角度变化,帮助学生对任意角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到角的形成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元素来解释抽象的数学知识,不仅能降低知识难度,快速突破教学难点,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体会解决难点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生活问题,强化习题训练
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以往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以单纯地习题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受,很难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我就借助生活中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一方面给学生新鲜之感,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有一个轴切面实施抛物线的物体,宽度和深度一样,都是10厘米;现在要建立一个坐标,且要算出这个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让学生直接进行习题的解析具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其改变成这样的习题:“现在我们学校舞台的半径为10厘米,而且舞台上还有一盏有照明灯,这个照明灯的光成椭圆形,而且轴截面的顶角角度为70读。现在要让整个舞台都在灯光之下,你能计算出灯的高度应设置为多少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改编数学问题,带领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既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又能降低数学习题的难度,引发学生从实际角度思考问题,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质,提升其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积极思考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采取多元化手段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其数学能力,为日后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卢怡园.浅析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路径[J].才智,2020(17):58.
[2]郑美芹.浅谈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0(15):88-89.
[3]陈望侠,杨雪侠.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