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龙丽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龙丽
        黔西县新仁苗族乡文化小学  551505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这会影响教学效率。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不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国内教育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教师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数学教学,能够在提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基于此,对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引言
        学生成长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他们成长路上最为重要的引路人。在这条路上,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能够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而且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并掌握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应用并不理想,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导致教学效率比较低。
一、思维导图在概念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概念,才能正确运用知识。但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过于抽象,且小学数学概念较多,学生在理解概念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讲解概念知识,随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实践,希望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概念知识。这种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具备一定数学思维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难以理解概念,也自然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在实际解题中,导致解题效率和正确率大打折扣。这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理解数学概念,并掌握其精髓,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获得能力上的突破。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概念,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清相似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圆柱组成”一课时,由于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很难通过书本文字及教师的讲解对圆柱概念产生准确认知。此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将圆柱体的三维模型想象成平面图形,然后将圆柱体的底面和侧面拆开。学生将“圆柱体的展开”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围绕这一中心词进行发散,将圆柱体与底面、侧面的关系呈现在思维导图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的概念。学生在复习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也会重现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加强记忆。


二、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思维发展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对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和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空间图形的转换等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从头讲到尾”,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概念产生混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成效更是一塌糊涂。面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中这一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点,就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那么,老师可以在课前将当堂或本节知识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中不同的图形结构、图形关联将所学知识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思维导图,从点到面、由易而难的开展学习,可以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重点标注或圈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对所学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高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概括能力,具备了理解和绘制思维导图的技能,教师运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开展教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但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时会混为一谈,对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更是搞不清楚,这就为后面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三、让学生成为主人,从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示
        学生是发展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经过了一定的思维导图训练之后,除了学校课题提供思维导图训练和教师自己进行思维导图的训练之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绘制思维导图在黑板上,之后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自己进行讨论和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思维导图形式,按照自己理解的重点和所应该掌握的点,绘制出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得出新的启示,从而使其思维导图能力得以锻炼。比如,在教学 “长方体”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以长方形为中心的概念引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有哪些,用气泡式的树状图展示出来。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在逐步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何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解决数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兰月伟.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2019(21):159.
[2]方晓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1):51.
[3]钟琳.思维导图,让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更突出[J].知识窗(教师版),2019(1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