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君
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广东 深圳518020
【摘要】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约而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小学,老师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培养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感悟 数学思想 创新思维
尽管香港的小学教学在基础教育这一块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在世界获奖的数学尖子却是以香港的学生居多。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以交流人员的身份观察着香港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在实际操作中感悟数学思想
我服务的一间驻校,也是当地的一间名校和大校。数学科组共16位成员,老师们的个人素质很高,敬业爱岗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教研中,把五年级的 “分数乘分数”的内容定为研究课题。陈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青年老师,教了7年的数学。我问她为什么想到用这个课题来作为集体备课的课题,她说根据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不好,只是知道要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内容学生通常掌握得不好,而且对以后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很赞同她的意见,于是我们一起用心的开始备课。
陈老师:我想按照参考书上的意图,把分数乘分数的过程用胶片直接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既清楚又明确,学生应该会明白了吧。
我: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学生就变成了接受学习,能不能让学生也动手做数学呢?
陈老师:我觉得学生动手做,又浪费时间,效果还不一定好。不如我直接演示给他们看算了。
我:但是自己动手做和看别人做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自己做过的会更加印象深刻,而且理解的会更好。不要怕浪费时间,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就是为了感悟数学思想。
我:不如就用你的班做一次实验,试试在你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效果如何?
陈老师:行,我们试试看!
教学片断实录一:
师:请同学们拿出表示的胶片,它的应该怎么表示?
生:再把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很好,请同学观察,现在2张胶片重叠的部分占整张胶片的几分之几?
生:重色部分占整张胶片的。
小组合作学习。
师:现在请2人一组,任意抽出2张胶片做乘法,看看结果是多少,并记录在工作纸上。根据记录的结果,你发现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计算有什么规律?
小组汇报:
生1:通过几组数据的观察,我们发现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计算,就是把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就得到结果了。
生2:我们也有同样的发现。
师:你们真行!自己找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自己鼓掌!
一节看似简单的课,却无处不渗透着让学生“做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片断实录二:
师:同学们请注意观察,怎样用一张纸表示?
生:把这张纸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师:那怎样表示这个的是多少?
生:再把涂色部分的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的。
师:那么重叠的部分占了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占了整张纸的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过程总结出计算的规律吗?引导:刚才其实是把3份再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就是平均分成了6份,对吗?
生:我明白了,3×2=6就是积的分母,都是一份,就是分子。
师:那好,请你们用你们发现的规律验证一下,任意用2个分数相乘,一人通过折纸找结果,另一人通过计算找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老师,我们通过验证,发现了这个规律是对的。
……
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都凸显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掌握知识的新理念。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由此看来,香港小学的老师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培养着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别看六年级的黄老师才教了5年的书,可他小小年纪已是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数学科)的获奖者。因为他在教学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教学《柱体的截面》这一个内容时,创设多元化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柱体的截面》本是一个比较难教的知识,虽然教材里是作为增润知识(选学内容)出现的,但黄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内容反而是一种挑战。
教学片段实录:
上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三角柱的橡皮泥和工具刀。
师:请同学们拿出工具刀,在圆柱体上任切一刀,观察切出来的面是什么形状?
生1:我平着切出来的是圆形。
生2:我斜着切出来的是椭圆形。
生3:我从中间切出来的是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图形。
师:那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的切法得到的是不同的图形。
师:请你们每个小组研究正方体、长方体、三角柱体其中的一种,找出它的截面各有可能是什么形状,并记录下来。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开始,同学们个个都开始动手
当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和渴求时,那就赋予了知识真正的生命和意义,也为学生们的人生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某主任也是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信息技术科)的获得者,可见他在信息技术方面是卓有成就的。某主任的在数学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优势,把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在教五年级《立体图形的特征》时,通过高端的电脑技术,把设计好的三角柱、四角柱、五角柱的立体图像输入电脑,当学生打开电脑,用标本投射电脑时,就可以看到它们反射出来的几何图形,棱数和点数生动的展示在学生们的眼前,从而很清晰的看到立体图形点数和棱数的特点。
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三角柱、四角柱、五角柱棱数和点数的规律吗?如果是八角柱呢?它又有多少条棱和多少个点呢?
生:老师,这个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师:是啊,规律肯定是有的,但要你们自己找出来,行不行?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三角柱的图片,对着电脑,观察它有多少条棱?多少个点?请在工作纸上填好观察到的数据。
生1:真神奇!我把三角柱的图片对着电脑,它的几何图形就出来了。
生2:立体图形里面的结构看得清清楚楚,程老师真了不起!
在一片啧啧的称赞声中,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寻找着、发现着,某主任的数学课堂为学生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我相信他的学生会终身难忘!
数学虽然是学科知识,但数学方法是处理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思想是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把握数学本质,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这就是我们数学课堂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2012年第1期 出版社:河南教育报刊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3] 李爱红. 让数学生活化学习点燃学生思维火花[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 (24)
[4] 刘贤虎. 基于深度学习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