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 张秀杰
[导读] 所謂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在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也急于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数学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能否解决问题,忽略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
        张秀杰
        河南省上蔡县第九小学  463800
        【摘 要】所謂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在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也急于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数学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能否解决问题,忽略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然而,从一个人长远的发展来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解决问题本身重要的多。小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标记题目;审题态度;明确考点
        想了解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考察。每道数学题有每道题目的解法,这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数学基础水平。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增加日常训练
        在做数学题时,很多学生一看到大量的计算题,就会感到头昏脑涨。想要准确地做对计算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解题能力,还需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而提高解题能力最快捷的策略便是增加日常训练量。正所谓熟能生巧,量变引起质变。学生应当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多做练习题,积累错题经验。当学生做过的题目数量多了,再面对计算题时自然也不会感到头疼了。教师可以每天向学生多布置一点计算题目,长此以往,以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时,计算是这一节知识中最核心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上做题时计算速度非常慢,导致我在一节课上讲不了几道题就要下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在布置作业时,为学生多布置了几个计算题。并且,在每天中午上课前,学生每天都会上一会儿午自习,我会在午自习开始前将适量的计算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等到了上数学课时再进行订正。我从学生日常抓起,利用碎片时间为学生增加日常训练量,久而久之,学生的解题速度便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培养审题态度
        无论做什么事,态度都将决定一切。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做题时如果态度不端正,很可能会将简单的题目也做错。

因此,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应当重点培养他们审题时的严谨态度。数学题目与语文题目不同,语文阅读题可能是用长篇大论阐明一个道理,学生只要领悟了道理,作答题目时就不会出错。而数学题目往往简明扼要,但每一个字眼、每一个条件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学生审题不认真,就容易把题目给出的重要信息丢下,导致计算出错。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节时,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我总结了学生的出错原因。其中,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出错的原因之一,且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出错的学生不在少数。比如,题目中明明要求了最后的单位是米,学生在填写答案时仍然漏洞百出。可见,审题也是影响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学生重视审题这一过程,我在课上讲解练习题时,每做一道题,我都会先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题目,然后,我会强调题目中的重点字眼,在完成这两项工作后,我才让学生下笔写或者说出答案。这个训练过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态度,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避免再因为不细心而导致出错。
        三、明确题目考点
        在小学阶段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解答字数较多的题目时,有些条件可能是出题人给的障碍条件,需要学生准确甄别之后,再下笔计算。因此,解答这类题目就需要学生有明确考点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加强学生在此方面的培养。数学教师在上课讲解例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读题目,后明确考点,不用急着去解题,在明确题目要考的知识点以后,再从脑海中调动出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公式、定理等。因此,这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去培养学生明确考点的能力,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学生在做相关的题目时,我多次强调让学生明确题目考点后,再下笔。比如有的题目是让学生求余数,而有的题目并不是考察余数,是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作答。比如有一道题目:“红红和父亲共带了20元去买文具,一个本子零售价为8元,请问红红和父亲一共可以买几个本子?”明确考点后,学生能够了解到,这道题实际上并没有考察具体的余数为几,反而是在考察忽略余数的情况下,计算20元能买几个本子。一些学生容易步入思维定式的误区,在写出算式20÷8=2......4(元)后,直接就把4当做了答案。这和学生日常做题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学生刚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把余数当做题目的答案,从而导致与出题人要考察的点不对应。为此,我在课上讲解例题时,会特意把考点标注出来,或者用彩色粉笔写到题目下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重视起这些细节来,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每一位数学教师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还需要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配合。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得以凸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起这一能力的培养,及早开始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