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文化对学校师生的育人作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陈跃新
[导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党、政、团等组织的重视。
        陈跃新
        湖北省武汉市走马岭中学 43004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党、政、团等组织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对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只有这三个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学生的情操,塑造校学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学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    全面健康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管理育人、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党员干部中树立起实事求是、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所以说,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可以促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
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自身素质、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满足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精神需求,具有方向性特征和教育与导向作用。当代青少年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多途径”的特点、愿望及要求。校园文化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愿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校园文化在陶冶青少年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凝聚激励和塑造作用。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本班、本校的声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校园文化的开展不知不觉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