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型在中职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的应用*--以商务英语听说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游巧旋
[导读] 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游巧旋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中山

        【摘  要】课前学习任务设计是中职混合式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引用了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以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为例,从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满足感四个层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 混合式教学 课前学习任务 商务英语听说
        
        引言
        商务英语听说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沟通和交流能力[1]。与其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相比,该课程着重学生听说技能的提升。笔者任教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中考英语成绩(总分120分)从最高分110分到最低分56分,全班55人分布在不同的分数段。课程每周只有两课时,加上大班教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听说训练效果。
        传统听说课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听前、听中、听后。听前是让学生学习词汇和句型,为听做好准备;听中是教师播放音频数次,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并分析有用词句;听后是创编对话,通过“说”来体现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往往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弱的“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多数时候听一遍就基本理解,短时间完成练习。基础弱的学生即使听了数遍,依然是一知半解,最终只能依赖文本的解读来理解听力材料。长期以往,班级英语听说水平呈现两级分化趋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屡次的挫败感难以培养学习自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基础弱学生的学习焦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笔者尝试通过混合式教学,从课前学习任务着手,把ARCS动机模型理论应用到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课中教学做好铺垫,提高课中听说训练的有效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混合式教学与ARCS动机模型概述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混合式学习诞生于美国。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正式拉开了国内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帷幕[2]。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其已基本达成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 [3]- [4]。
        从空间角度,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从时间角度,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线上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推送资源、开展活动、收集反馈、利用后台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实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等,为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或拓展做好铺垫和支撑。其中,课前的线上学习是课中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精心设计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将对课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近年在我国,ARCS动机模型被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显示出该理论强大的生命力[6],如:姚正梅(2016)论及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廖金燕(2018)探讨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中职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8]。
        二、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
        线上课前学习任务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内容为例,说明ARCS动机模型理论在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文本可视化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引发学生注意,在内容的呈现上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或微课等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要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一些问题,以头脑风暴或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Unit 1 Job Interview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笔者发布了两个关于面试的视频到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观看,了解面试流程。另外,还设计了头脑风暴活动:What should you prepare for a job interview?(面试前要做什么准备?),要求学生把想法发送到网络平台上,由此激发学生思考,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在Unit 5 At the Restaurant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笔者发布了一幅西餐餐具摆设图,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写出每一种餐具的名称和用途。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开展讨论或上网搜寻答案。这不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还锻炼了他们协作学习和利用互联网辅助学习的能力。


        (二)满足学生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习内容的相关性
        学生学东西的时候很实际,会考虑这个知识有没有用,这个知识和他之前的生活和经历有没有关系。因此,相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跟他已有知识或已有经验进行关联,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实际问题相关联。让他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这样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如:在Unit 2 Making Business Calls课前任务设计中,笔者发布了关于打电话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回顾日常的打电话用语,为课中学习商务电话用语做好准备,温故而知新。又如:在Unit 5 At the Restaurant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笔者开展了三个线上讨论活动:1. Do you like having meals at restaurants? Why or why not?(你喜欢外出就餐吗?为什么?) 2. Which do you prefer,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 Why?(你喜欢中餐还是西餐?为什么?) 3. What are the most famous cuisines in China?(中国有哪些名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透过中西餐对比引入商务餐饮主题学习;通过了解中国名菜,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商务餐饮活动中向外国宾客讲好中国餐饮故事。这些讨论的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便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创造成功机会,引导正确归因,培养学习自信心
        布置太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不感兴趣,布置太难的任务,学生也不感兴趣。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知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可以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任务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觉得只要经过努力,就能够达成目标。另外,教师要适时提供一些支架,学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引导其正确归因。针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课前学习任务解决词汇学习。以下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实施的三个步骤:1. 发布词汇音频资源,要求学生模仿朗读;2. 创建作业,要求学生录制词汇朗读音频并上传;3. 设置词汇小测,要求学生学习词汇后参与小测(一般10题):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与划线词汇意思一致的中文解释,例如:We tried to call you back but you were?engaged. A.忙碌着B.已订婚C.电话占线的,正确答案为C。由此可见,教师发布音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支架,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录音有助于强化所学词汇;小测有助于学生检查自身学习效果。网络平台记录着学生是否浏览了资源、是否上传了录音、是否参与了小测以及小测结果统计(包括用时和成绩)。对于学生作业质量问题和小测结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评论区跟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和指导。教师也可以把小测规则设置为“三次机会、乱序、取最高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基础弱学生的自信心。除了词汇学习,学生的口语作品创作有时也需要教师的辅助,如:Unit 8 Company Presentation和Unit 9 Product Presentation要求学生进行公司和产品介绍。这两个话题学生相对陌生,尤其是介绍的流程和用语。笔者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多个视频材料,如公司简介、商品广告短片、产品发布会等,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介绍的流程、凸显公司或产品亮点的方式方法、解说时身体语言的正确使用等,结合教材的重点词句,逐步形式具有自身风格的解说稿和口语作品,增强了课中展示作品的自信心。
        (四)及时反馈,合理评价,让学生获得满足感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如果能学到新的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且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那么他的学习满意度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实状况,制定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满意度,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应设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的课前学习活动,可以给每一项活动赋分,只要学生参与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教师还可以通过“点赞”和“加分”,对作业质量优秀的学生加以“奖励”。当然,加分的规则也应在任务布置时有所说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把任务完成得更出色,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三、ARCS动机模型在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拓展了教学时空,加强了师生互动。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落实,为师生争取了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基于ARCS动机理论的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线上线下教学得以顺利衔接。师生课外互动延缓了学生的遗忘速度,使得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得以环环相扣。其次,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ARCS动机理论的学习任务能够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和发布任务,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并根据自身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再次,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难度适中的任务,“脚手架”的搭建,有助于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及时的反馈和合理的归因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建立自信。课前的充分准备也让学生更有信心应对课中的听说训练。最后,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学法指导,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
        结语
    基于ARCS动机模型理论的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设计,能让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出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生需要相关,促进自信心形成及让学生获得满足感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商务英语专业(中职)商务英语专业(高职)[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67.
[2] 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 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05):3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