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兵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550800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锻炼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发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地理的综合性、应用性特点比较突出,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时都觉得难。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抓住地理教材、图册等中的“图”就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构建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高效学习地理。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尤为重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之中:
第一方面在地理教学期间,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均有着差异性的地区划分,而通过阅读《海陆轮廓图》则利于促进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之间的关系与轮廓。而阅读《中国政区图》则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到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分布情况[1]。
第二方面在地理教学中,地图能够体现出地理知识的综合性与形象性,能够作为地理学的一种语言,例如在进行文字阅读时,能够了解到苏伊士运河为非洲与亚洲两个州的州界,而在对照地图中的内容时,对苏伊士运河进行标记,那么则可增强对关于苏伊士运河知识的记忆,且在地图之中也通常涵盖着许多的知识点以及地理特征和规律,能够以观察地图内容来获得结果。
第三方面则主要体现在通过读图,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在观看地图的过程中需借助于图例,而图例正能够概括出地理事物的主要形象,为一种形象思维的产物,在读图时,也为学生形成形象思维的重要阶段。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策略
(一)明确初步读图方法,变难为简
初步接触地图,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三大要素: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及图例注记。关于地图方向,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定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有明确方向,才能展开进一步的地图学习,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其次是比例尺的认读,比例尺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将现实中的距离与地图中的抽象距离进行互动,方便其他一切地理事物的解读;图例注记,就是教会学生在地图中迅速找出目标,确认目标,在面对庞大复杂的地理数据时,能够精准定位。在更深入的学习当中,学生一上来就应该主动辨认水系、植被、居民点等信息,对该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初步印象。地图中蕴含的信息是对区域整体的浓缩,这些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组合起来有着超越性的意义。教师要从最简单的读图方法开始教授,由简入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最简单的经纬度学习、等高线学习时,就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自觉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地图解读,进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掌握各种地图的学习与判断方法。
(二)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兴趣
在初步接触地图时,许多学生往往因为地图线条复杂,文字字号偏小等因素,对地图产生厌恶感并敬而远之。此时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地图解读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美国”一节时,由于学生对其他国家了解较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地图。首先,教师可以以新颖的方式导入课程,比如为学生介绍美国西部著名的50号公路,或为学生介绍美国东部沿海岸线分布的各个著名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美国区域位置、领土范围、海陆位置及邻国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设计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预习和搜集资料,然后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为其他同学进行地图解读。或开设专门的分享课程,方便学生相互沟通,相互探讨,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兴趣的过程,为学生学好地理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三)学会分析运用,举一反三
虽然在初中阶段,地理的学习以记忆为主,但地理并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单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只会让地理知识逐渐僵化,难以转化成能灵活运用的实践知识。地理学科真正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术分析能力,在熟悉地理常识的情况下,了解蕴藏在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形成特定的思维。
比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教师首先把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东岸海洋和西欧陆地的情况加以说明,允许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推测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再根据所描述的气候特征导出气候与海陆位置的关系。当学生对中国气候特征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同纬度或同样海陆条件的其他位置的气候条件,巩固课堂知识。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言,通过对地图的认知,促进了对知识的全方位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气候的整体了解,为之后学习中国各区域不同的区位特征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空间层次感,思维定性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和板书结合为主,这样的形式比较片面。对于地理这种复杂的学科而言,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理事物往往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分布,某些特定的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也遵循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规律。
例如,通过等高线确定山脉和山脊的走向,利用经纬度和海陆位置确定区域气候,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获得准确直观的地理事物分布情况。这些都是浓缩在地图上有效的地理语言,也是凝结在平面图上三维的广阔空间概念。教师应该创设教学环境,通过不同地图、不同数值来培养学生的空间层次感,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使学生提高对地理事物的敏感度,将各种地理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地理观念的综合体,引导学生知识与技能联动,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将停留在书本层面的学习上升到思维层面,形成建模,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知识点多,学习内容复杂,读图有效地降低了地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图”来学习地理,认知地理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上老师要坚持教学中图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读图能力,并在实践激励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地理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进伟.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08):61-62
[2]田雨.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07):81-81
[3]罗维河.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价值与初中地理教学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0(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