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颖斯
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广东 广州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乡村的发展涉及到影响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口粮问题,涉及到中国大部分人的生存与生活环境问题,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热点。
关键词:高三地理热点 乡村振兴
一、热点解读
本节课是高三地理二轮主题复习课之一,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地理热点,紧跟时代主题、紧扣社会现实,通过时事热点,展示时代风貌,反映时代精神。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2021年乡村振兴将全面继续推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乡村振兴,振兴的是什么?主要有四方面: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在思考“为何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和探索“如何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过程中,体现了大量的地理元素,是地理学科在应试命题应该持续关注的热点信息。因此,我编写了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黔西县化屋村为热点案例,从《学习强国》APP里收集相关素材,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设计问题时,从地理定位、自然背景条件、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命题,让学生从时空综合角度进行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能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符合新高考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进入了二轮地理专题复习,适逢春节后开学,我把“2021春晚中的地理考点”为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下解读春晚内容,让地理知识紧跟时代主题、紧扣社会现实生活,例如一带一路、地理环境差异性、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地理信息技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冬奥会选址等热点,学生们并不陌生,趁热打铁进行地理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从而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历史班学生对时政热点比较敏感,对“三农”、“脱贫攻坚战”、“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见解,因此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作答时表达的观点也丰富多样,有理有据。
物理班学生以理科思维为主,对时事政治观点接触较少,课前需补充一些国家新时代发展的重大内容或地域传统文化,增长他们的知识面,解题时带来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能说明某区域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了解乡村发展的背景。
2.综合思维: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乡村的人口、产业和生态的发展;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乡村振兴的背景、问题和措施。
3.人地协调观:探索出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城乡差距,走人地协调发展道路。
4.地理实践力:通过自己家乡的调查,亲身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五、设计亮点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题目是原创的,案例选材紧贴新时代新发展,立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运用问题式课堂教学,从高三地理角度进行分析,精心设问,通过图文转换,从演绎到归纳,由抽象到具体,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框架,并综合地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素养,符合新高考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