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第五十八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60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推进,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英语教育的教育理念也在被不断普及,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立场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探究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为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互动教学;运用
前言:
在新时代的课堂教育里,互动式教学具有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活化课堂学习氛围等特点。能够在课堂教学方法里将互动式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英语课堂一改过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之下学习英语知识。
一、转变课堂角色,辅导学生设计课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中,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增加。教师放开手让学生主导课堂,辅导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Travelling around”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主题来让学生自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这一节课主要是介绍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特点、地方特色等其他相关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旅游经验或者自己所住的地方为介绍对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介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辅导学生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观察学生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了解学生的喜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设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授课过程,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大,从而对一堂课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提高这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互动共享
语言本身是一个展示地方特色的方式,本身特点极其明显。对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合适的方式自行探究其中的知识,从而达到一个解决难点,拓展英语知识面的作用。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单纯学习词汇然后进行阅读的过程,还是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达到与语言背后的文化交流的效果。这是一个主动吸收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英语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把握学习主动权,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完成了英语学习之后,可以即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然后给予学生共鸣和指导,使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比如在“The Olympic Games”这一门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教材来学习有关于奥运会的语言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奥运会起源发展以及与奥运会相关的故事方面来了解奥运会。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探究关于奥运会的信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同时学习英语知识。在学生自主探究完之后,教师可以举办一个英文模式的共享会,教师和学生之间共享彼此了解的信息,在互动当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加大。
三、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情境教学
中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具有一个推动的作用。所以提高高中阶段的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互动式的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英语的教学内容关于英语本身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情感,根据英语课堂传统的教学特点,并没有很好地展示英语背后的人文特色,甚至把英语课堂停留在无聊刻板的印象中。互动式的情景教学能够产生一种让学生身临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效果,从真实体验中感受英语的使用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纸上语言。除此之外,互动式的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英语本身的魅力,从而使英语课达到它本质的教学目的。
在“First Aid”这一节课里,教师过去一般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向学生介绍一门课的语言知识,忽略了这一门内容的实际应用情况。这一门内容实际应用性很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门课内容的特点,积极与学生互动。比如设置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医疗救助过程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互动情景中学习内容巩固知识,将课本内容在脑海里具体形象化。再或者在“Food and Culture”这一门课里,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互相交流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模拟一个“采访情景”,然后在采访情景中介绍自己了解的食物文化。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学生在互动之中学习知识,将知识内容形象具体化,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里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
互动式教学法的意义在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吸收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互动式教学法价值优势在于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创新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分析和探究关于英语课的互动教学模式,将其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芳芳.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探究[J].魅力中国,2020,(9):303.
[2]汪伟东.基于互动模式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0,(16):94-95.